新闻动态

德国人有多爱推理小说?度假胜地通通写成犯罪现场……

发布时间:2018-06-30浏览次数:57

德国读者对罪案推理小说尤其热衷


德国人最爱看哪类书?
对于这个问题,最常听到的答案就是“Krimi”——罪案推理类小说。

第一个把这样的“内部情报”告诉我的人是布克哈特教授:和布教授一起逛书店的时候,我们请他给我们推荐些“普通德国人会读的书”,布教授就徐徐地指了指旁边书架上一排白封面的书——那是当娜·莱昂(Donna Leon)的系列小说,全都是第欧根尼斯出版社经典的白色封皮,中间图一张,四边黑框框。想了一想,他又指了指旁边裘小龙的小说,说这位作家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他的作品也很有意思。

也是奇怪,一位日耳曼语言文学教授给我们这些学生推荐的作者,竟然都是些用英文写作的人;他们的作品还都是罪案小说,这样真的好吗?

后来,在书店闲逛了太多次之后,我越来越觉得,布教授的推荐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这就是普通德国人会读的书啊!德国的读者们一方面热情地接受着英语国家的全球畅销书,或是被发生在异域他乡的罪案故事深深吸引;另一方面也眷恋着“本土”,希望虚构的故事发生在自己熟悉的街巷中。

我所在的埃尔朗根(Erlangen)是巴伐利亚州一个小城,市中心的塔利亚书店里,进门最显眼的位置就摆着以本地区为故事舞台的罪案类小说。© Q君

从北方的海滨,到南方的阿尔卑斯山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成为犯罪现场,这就是地区类罪案小说(Regionale Krimis/Regionalkrimis)。

这些小说的目标读者,要么是对自己的城市有着深厚感情的本地居民,熟悉书里的一草一木、大街小巷,阅读的时候故事场景就像在身边真实地上演;要么是来到这里的旅行者,在出发前或旅行中阅读,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度假目的地的风情。

于是又有了这个概念:假日罪案小说(Urlaubskrimi)……

夏季的度假高峰将近,罪案类小说柜台上摆满了以度假胜地为舞台的作品。© Q君

在度假时带上一本以目的地为舞台的小说似乎成了一种必须,而度假季的前夕也成为了出版社们推介自家新书的关键时刻。一些地区甚至提供与小说对应的旅行路线,而一些读者也用这些小说代替了旅行指南——里面出现的景点和事物都能找到,而且更有“代入感”!

位于科隆的埃蒙斯出版社(Emons Verlag),成立于1984年,是德国业界第一家将“区域性”作为卖点,并由此建立起商业模式的出版社。现在,几乎所有出版罪案推理小说的出版社都会以“地区性”最为重要的营销工具。

当然,过分的“地区性”倾向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过分重视风光和景点的描写,作者们还能把罪案故事讲得精彩吗?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

埃尔朗根的市立图书馆里,一连好几排书架上都是罪案类小说,走道旁还张贴着“罪案小说地图”,在发生那些“有故事”的地方都插着带血的尖刀。© Q君

不仅仅是喜爱旅行的人有属于他们的罪案类小说,吃货们可以看美食类罪案小说(Kulinarische Krimis/Food-Krimis)。

在德国作家汤姆·希伦布朗(Tom Hillenbrand)笔下,前星级厨师萨维耶·奇弗(Xavier Kieffer)在卢森堡开了一家小餐厅,却总是事与愿违地卷入谋杀案件中。登场的人物有知名的美食评论家、与主人公青梅竹马的甜点师、红酒商、美食指南的编辑,被牵扯到案件中的有食品生产巨头,有不可一世的电视名厨、食材加工商等等,欧洲各地的美食都一一登场。

希伦布朗的美食罪案小说系列,由德国Kiwi出版社出版。© Verlag Kiepenheuer & Witsch 图

同样是德国本土的作者,卡斯滕·塞巴斯蒂安·亨恩(Carsten Sebastian Henn)选择了一位教授作为系列小说的主人公。按照设定,这位比提希海姆教授拥有德国唯一的“美食学”教席并且是晚宴仪式专家(Inhaber des Lehrstuhls für Kulinaristik und Zeremonienmeister des Abends)——这样的学术头衔大概只有德国人想得出来吧……

以“美食学”教授比提希海姆为主人公的系列罪案小说《最后的奶酪》、《最后一杯茶》、《最后一块夹心巧克力》、《最后的威士忌》和《最后的香槟》。图片来自亨恩的个人网站 © http://carstensebastianhenn.de/buecher-2/prof-bietigheim/

裘小龙笔下的“陈探长”也是个“吃货”,在异乡的我读到探长在街边吃小馄饨的情节,简直要流出口水来。作为美食大国的读者,也非常期待能有一本罪案推理小说版的“舌尖上的中国”。

吃完了要运动,运动迷有体育类罪案小说(Sport-Krimis)。

在今年3月不幸离世的英国作家菲利普·克尔(Philiph Kerr),他笔下最著名的人物是德国私家侦探伯尼·古特尔(Bernie Gunther),可能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系列常常涉及德国历史,他也成了德国人较为喜爱的英国罪案类小说作家。在过去几年中,柯莱特-科塔出版社在德国出版了以足球助理教练司格特·曼森(Scott Manson)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

德语版司格特•曼森系列书影《伪9号》、《神之手》、《冬季转会》。© Verlag Tropen

另外,英国冠军级骑师迪克·弗朗西斯(Dick Francis)与其子菲利克斯·弗朗西斯(Felix Francis)的马术系列也值得一提。

父子两人小说的德语版本由瑞士的第欧根尼斯出版社出版。© Diogenes Verlag

在书店的桌游区也有新发现!德国著名的罪案及惊悚类小说作者塞巴斯蒂安·菲采克(Sebastian Fitzek)与莫泽斯出版社开发了一款桌面游戏《安全屋》(Safe House)。将名作者笔下扣人心弦的故事改编成游戏,可见德国读者对此类作品的喜爱。

由菲采克撰写原型故事并参与开发的桌面游戏“安全屋”(Safe House)效果图 © Moses Verlag

熟悉桌面游戏和畅销文学的小伙伴们可能会说:肯·福莱特的新作《A Column of Fire》也在出版的同时发行了同名的桌面游戏。与之不同的是,菲采克亲身参与了游戏设计的过程。出版社也的确借助这位罪案惊悚小说作家在德国的名望在推动销售。

罪案推理故事+互动游戏,这让人想起国内的热门网综《明星大侦探》。在经历了三季的热播之后,节目组展开编剧遴选,让节目的粉丝们来pick自己心仪的故事写手。同时,他们也推出了与节目案件同名的在线推理游戏。可见好故事总是王道。站在一个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位置,异想天开:如果国内的推理作家、出版社和节目组合作,通过节目推广新书,会有怎样的效果呢?的确,推理类故事最怕剧透,但如果只揭开部分谜团呢?

德国读者中既然有这么多罪案小说热爱者,一定也有罪案小说专门书店(所谓“Krimibuchhandlung”)。

位于慕尼黑伊萨尔河河畔的黑冰书店,玻璃门上的书店名。© Q君

离我最近的一家,是慕尼黑的黑冰书店(Glatteis Krimibuchhandlung)。另外,在柏林、斯图加特等城市也有着若干家专营罪案推理小说的书店。店主们把自己对罪案小说的热爱变成职业,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推荐信息。

诞生于1995年的柏林哈梅特罪案小说书店 © https://www.hammett-krimis.de/buchhandlung

2017年,德国汉堡一家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罪案类小说是德国人最喜爱的图书门类,其次是惊悚小说和生活指导类书籍。

自1985年起,德国罪案小说大奖(Deutscher Krimi Preis)每年评选国内和国际两个大项、各3本年度最佳罪案小说。评委中既有文学评论家,也有书店经营者。这一大奖不设奖金,却在德国的类型小说奖项中享受很高的声誉。各类民间组织和网站也层出不穷,比如支持女性推理小说作家的“谋杀姐妹协会”(Möderische Schwestern e. V),或是爱好者论坛“Krimi Couch”等等。

2018年获得德国罪案小说大奖的6本图书,上排3本来自德国本土,下排3本是其它国家的作品。

相较德国,罪案小说这一门类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在德国书店里、在罪案推理小说书架前的闲逛还是给出了一点小小的启示。出版社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谁来看这本书?(有家乡情结的人、旅行者)在什么时候看这本书?(前往度假地的航班和火车上)尤其是在作品层出的热门类别,读者们更需要一点“提示”:我是不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呢?家里还有好几本书没读,新买的这本该在什么时候读呢?另外,与其它媒体的联动,还有读者群体、民间协会以及书业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他们自发地围绕这一门类展开的讨论、组织的活动是托起这座金字塔的基底。


作者简介
邱瑞晶,同济大学德语系毕业后远走德国,在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图书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现于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任图书出版项目助理。攻读硕士期间,分别成为斯图加特克莱特-柯塔出版社(Klett-Cotta Verlag)和维尔茨堡艾瑞纳出版社(Arena Verlag)的第一名中国实习生。既是常常光顾莱比锡、法兰克福及上海书展的出版新人,又是积极围观德国大众电影、电视、纪录片的字幕翻译。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2018年6月26日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16695?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