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18-07-08浏览次数:327

7月7日,在访问德国并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法汇报》发表题为《做引领开放与创新合作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做引领开放与创新合作的好伙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很高兴时隔一年再次到访德国,其间,我将同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第五轮中德政府磋商。这是今年3月两国各自组成新政府后举行的首轮政府磋商,旨在规划和统筹推进今后四到五年中德全方位合作。对此访和磋商,我充满期待。

  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和出口大国,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得益于开放包容的氛围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以“工匠精神”著称的“德国制造”在全球市场有口皆碑,数不胜数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成绩斐然,“工业4.0”成为开启“万物互联”进程的新标杆。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历经40年改革开放,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坚持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创新,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这与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方向是一致的。面向未来,中国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要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这条路会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国将致力于打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长期保持全球最富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中德建交46年来,各领域合作卓有成效。2014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德国,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德之间活跃着70多个对话与磋商机制,为双方各领域合作持续推进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德国连续43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继续成为德国在全球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德互利合作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但是否还有潜力可挖?答案是肯定的。

  中德要进一步扩大双向开放。双向、持续的开放才能促进合作,带来双赢和多赢。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大众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德国企业较早参与中国对外开放进程,既作出了贡献,也从中受益。仅过去5年,中国从德国进口产品达4700亿美元。今年以来,中国相继推出扩大开放新举措,放宽金融、汽车等领域市场准入及外资股比限制,大幅降低部分产品进口关税。此访期间,中德双方有望签署汽车制造、金融保险等领域合作协议,中方开放利好措施将首先在中德合作中落地。中国致力于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对内资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这不仅有利于外资企业,也是中国本土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相比德国在华投资,中国对德投资规模和质量还有较大差距。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基于市场规则,中国政府不加干预。希望德方把中国企业当作平等、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为他们赴德、赴欧投资创造公平开放的环境和稳定的制度框架。

  中德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合作。有德国企业担心,中国企业一旦从他们那里学到先进技术,就会成为竞争对手。实际上,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两国产业和技术上的互补性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结构优化,我们对德国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不会减少,只会增加。中德加强技术合作绝不是你失我得的“零和游戏”,而是智慧共享、机遇共享、加速创新、互促互进的有效途径。中国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不允许强制转让技术,高度重视在数字化和大数据利用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两国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产业和科技优势,加强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领域合作,特别是以自动驾驶为突破口,打造中德互利合作新亮点。

  中德要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多边秩序。德国有句谚语,“创建秩序不难,难的是维持秩序”。中国始终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实际行动支持多边主义。我们一直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要求中国企业严格按市场原则、商业规则办事,随时纠正与规则不符的做法。经贸合作过程中难免产生分歧和摩擦,中国希望通过对话磋商谈判解决。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加剧的复杂形势,中国和德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有责任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推动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开放合作的世界。

  中国始终视欧洲为世界重要一极,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乐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中国愿同德国共同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达成,尽快开启中欧自贸区谈判,共同发出中欧致力于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信号。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中德分别作为亚洲和欧洲最大经济体,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和利益交汇点都在增多。我们要努力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维护好共同利益,推动中德合作的巨轮破浪前行,开启中德高水平互利共赢合作的新航程。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网站,2018年7月7日

http://www.fmprc.gov.cn/ce/cede/chn/sgyw/t1574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