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旅音声丨去德国学音乐学

发布时间:2018-07-16浏览次数:201

德国,向来是音乐专业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国之一。但以往的经验中,有不少学生由于不清楚“音乐”和“音乐学”专业在中德两国高校中的差异,经历了不小的尴尬。本文旨在为有意留学德国的音乐学子提供一些信息和经验,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制定留学计划,以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德国,音乐生最理想的留学国度之一

德国是古典音乐的故乡。历史地看,从巴洛克后期开始,德意志作曲家就在欧洲艺术音乐领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学地看,(如上一期专栏文章所言,)西方艺术音乐最大的特质之一——复杂性构造的意志,很大程度上是归功于德奥民族这方面的专长。可以说,古典音乐的精髓特质流淌在德奥音乐家的血液里。对于出身于东方文化的学子来说,留学德国,不仅能学到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最近距离地去触摸那纯正的德奥古典音乐精神。

油画《弗里德里希大帝在无忧宫的长笛音乐会》,作者Adolph Menzel(1815-1905),描绘的是颇具音乐才华的皇帝为宾客们演奏自己创作的长笛奏鸣曲的场景,其中演奏古钢琴的是著名的作曲家C.P.E.巴赫。原作存于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 ©smb-digital.de


正所谓“功夫在诗外”。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仅仅熟识音乐本身是不够的;对相关作曲家其人的深刻理解、对作品创作时代环境的深入了解,以及对于音乐艺术历史的、美学的和人类学的把握,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想要“丰满地”把握古典主义艺术的精神,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德奥文化传统的河流中浸泡几年,这种亲历性的感知是阅读理论文献所无法取代的。

除了文化历史的原因,还有一系列实际的理由支撑着去德国学音乐的想法:德国的音乐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师资;德国的专业艺术音乐机构享有至高的国际声誉;德国实行免费的高等教育;而德国的生活费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却是低廉的;而且,德国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状况稳定,居民素质普遍较高,留学期间的生活环境良好。


 学“音乐”与学“音乐学”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音乐”与“音乐学”在专业选择上是十分不同的两个概念。许多留德学子正是因为在做决定时忽略了这二者的不同,给后来的留学生涯造成了比较大的尴尬局面。

音乐专业包括各种声乐器乐的表演、作曲、指挥等类别,以音乐实践为其教学内容和择业方向。这个领域的专业内容,在德国和中国是相同的,其课程均开设于专业性音乐学院,有专业入学考试。

而音乐学就不同了。在国内,音乐学专业名称下的专业方向在各个院校并不一致。比如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它是一个理论研究性的专业,教学侧重其服务理论研究的目的。另一些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则更倾向于培养音乐表演方面的师资力量,实际上称为“音乐教育”更合适。由于这两种“音乐学”专业与本就名为“音乐教育”的专业,在毕业证上都使用“音乐学”这一名称,其中的差异往往被忽视。

在德国,“音乐学”作为学科名称没有多义性,仅指理论研究型的专业方向。该专业与中国本质性的不同在于,它一般不开设于音乐学院,而是在综合类大学的哲学学院中,属于人文类学科。这意味着,第一,入学往往无需专业入学考试,而是与非艺术类专业一样只需提交书面申请即可,(但也要求申请者有一定的音乐表演方面的实践能力);第二,教学计划中没有钢琴演奏等音乐表演的科目;第三,德语语言要求与普通文科相等,高于艺术类专业,且常常还需另外学习拉丁语。

由于德国的“音乐学”专业没有入学考试,不少学生把它看成考不上音乐学院时的备用选项,或者是绕开专业入学考试的捷径。这种想法万万不可取。理论型研究和音乐表演实践的专业实质相差甚远,对于立志从事音乐实践性职业的学子来说,学习德国的音乐学专业非但与期望不符,而且还会令他们苦不堪言——这里没有演奏音乐的感性和惬意,只有埋头于历史、美学等艰涩书本和纠缠于复杂逻辑论证的日常。更可怕的是,没有入学考试,绝不代表着“容易”。恰恰相反,这种专业比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要难得多。因而,它只适合立志从事相应的理论型工作的学子:只有这样,才不会觉得“啃”这些艰涩的德语文献过分枯燥,才有可能快乐地取得自己期望的学位。


室内乐演奏,图片来自网络 © nmz.de


音乐学学习的日常,图片来自海德堡大学音乐学研究所专业介绍网页 © uni-heidelberg.de


因此,如果有意留学德国,就必须重视这种中德之间的差异,绝不可出于对“学位”的一种笼统的渴望,而忽视专业的实质,否则很容易陷入尴尬局面。


 去德国学音乐——优势与困难

对于适合的学生,在德国学习音乐学则是一个优选。德国不但是古典音乐的故乡,也是音乐学这个专业的故乡。音乐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性学科,目前通常认为它始于19世纪中叶的德语地区,以阿德勒1885年在德国《音乐学季刊》发表的开篇文章《音乐学的范畴、方法和目标》为重要标志。目前通用的音乐学内部的学科分类体系——历史音乐学、系统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也是源于此。因而,在德国学音乐学,一方面继承着这个学科的深厚传统,另一方面,倘若研究艺术音乐或者西方音乐领域的课题,则享用着第一手的音乐历史文化资源。而德国整体上严谨、扎实、逻辑而细致的学术传统,以及其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领域强大的学术背景,给音乐学这个与其他人文学科紧密联系的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和广大的拓展空间。虽然,在反对以西方为中心的立场上发展出来的音乐人类学,近年来在英美比在德语地区要活跃得多,但德国音乐学仍保有它独特的魅力。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在德国攻读音乐学专业,比攻读音乐专业要困难。第一,这个专业要求很好的德语(以及其他外语)语言能力:无论阅读前人研究还是发表自己成果,都离不开语言。第二,由于德国高校体系中此专业处于哲学学院名下,其人文学科的特性似乎比国内开设于音乐学院的理论研究专业更加显著,这就要求学生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学科基础。进一步,由于知识储备结构不同,亚洲学生在与德国学生共同学习时,往往能明显感受到自己欧洲文化历史方面知识的缺乏,这也需要花不少功夫来弥补。


作者介绍

陈楠楠,音乐学专业博士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赴德继续深造,目前就读于德国明斯特大学。主要关注点在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音乐文化和音乐美学问题,以及视觉与听觉艺术的关联等。愿以此专栏与大家分享跨文化的学术与生活中的点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