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和主题

德语奥林匹克,不明觉厉啊

发布时间:2018-07-26浏览次数:391

7月15-2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41位青少年于弗莱堡(Freiburg)齐聚一堂,共同角逐德语奥林匹克的冠军头衔,谁会是这次大赛的金牌得主呢?


“为什么德国人穿凉鞋里面又穿袜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来自希腊的彼得罗斯(Petros Baloglou)已经好一段时间了。现在他终于有机会能到当地一探究竟,因为他是希腊最优秀的德语学习者(之一),并获得到弗莱堡比赛的机会。

在弗莱堡,他可以学习到一些关于德国与德国人的知识,不过最重要的是,他能在德语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e Deutscholympiade简称IDO)上,与全世界其他14到19岁的学生一同较量。他们分别来自阿尔巴尼亚、印度、日本、哥伦比亚、喀麦隆或澳大利亚等国家。

2016年参赛者合影,2018年合影还在ps中

约有1300多万名德语学习者参加了初赛,每个国家仅选出两位参赛者赴德。140多名参赛者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德国。其中也包括来自罗马尼亚的Codrin Ghidiu。

他表示,学习德语是他的一大爱好,他最喜欢的德文词汇是蝴蝶(Schmetterling) 。唯一让这位16岁少年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词汇要有属性变化?”

语法和诗词


谈到语法和词汇,这些德语奥林匹克选手可是比一些德国人还厉害。他们能熟练掌握状态被动式、不定代名词或时态副词,偶尔才会犯小错误。女生Milica Purović表示,比较有问题的是变音字母的发音,特别是“ö”和“ü”。

虽然她是为了陪两位学生从黑山共和国过来,但也得先通过那令人紧张的德语课程才有陪同资格。在黑山,Milica Purović想要扭转学生对德语那种生硬又冰冷的偏见。她兴奋地说:“德语对我来说完全就是诗词”;“我觉得那些最美的诗与长篇小说都是用德语写成的。”

国际交流活动


主办今年IDO的负责人艾伦·维恩(Sabine Erlenwein)强调,许多奥林匹克参赛者都已经能读懂德语书籍,而且不是只有程度高的人才行。“活动的目的不在于一定得获胜和击败其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有这样的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一起交流、同乐,建立起各国之间的桥梁”,她说。

活动最棒的部分是他们将共同完成任务。参赛者在7月16日到7月27日的比赛期间会进行团队任务,而不是语法练习。他们须在漫步弗莱堡期间向居民做街访,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这个城市,并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做成拼贴画。参赛者们也会在一些工作坊用德语表演他们的家乡文化。另外,还会有一个与艺术系学生的团队活动和一场校园参访。

获胜不代表一切


德语奥林匹克竞赛是学习德语的一个推动力。竞赛前三名的选手将获得诱人的礼物,至于礼物究竟是什么,主办单位现在还不愿透露,想必是要达到一鸣惊人的目的吧。艾伦·维恩指出,对获胜者的最终评分里也会包含跨文化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甚至还会有一项“额外公平奖”。

然而,多年来的情况表示,获奖并不就是一切。一位前几届的英国参赛者在活动结束后兴高彩烈地说:“这真是不可思议。如果我没有学德语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我压根儿都不会遇到的”。通过参观剧院和博物馆、体验德国待客的不同礼俗,从这些年轻人身上可以理解到的是,赢得奥林匹克竞赛并不是他们的首要追求。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德国印象,2018年7月25日

https://mp.weixin.qq.com/s/hxaubEurz5GAMiFoup0Pvw?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