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章森林 | 帝国之鹰与法兰克福市徽

发布时间:2018-07-23浏览次数:1084

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则试图借助皇帝的力量,摆脱世俗诸侯的控制。这些城市最终从皇帝那里获得一定的城市自治权,被称为帝国城市(Reichsstadt),它们以皇帝为最高领主,不属于任何其它封建领主,有权参加帝国会议,甚至可拥有自己的领地,同时它们有向皇帝纳税和提供军队的义务。还有一些城市经过斗争,摆脱了主教的控制,被称为自由城市(Freie Stadt)。15世纪时,为了获得城市的支持,皇帝西吉斯蒙德开始邀请自由城市参加帝国等级会议,两种城市的差别逐步取消了,被合称为“帝国自由城市”(Freie Reichsstadt)。

这些城市的纹章因此多采用了皇帝的象征——帝国之鹰,这宣示着自由与自治。在1605年《西布马赫纹章册》记录的54个帝国与自由城市中,据统计,有28个采用了鹰作为市徽,占51.8%。它们的黑鹰纹章一直使用到现在,成为市徽,体现了帝国之鹰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位于黑森州。市徽是红底白鹰盾徽,白鹰头戴金色王冠,鹰舌和爪尖为蓝色。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与日耳曼人大致沿着莱茵河与多瑙河对峙,在沿线修建了防御城墙,经过此地,并修建了军事据点。6世纪时,法兰克人驱逐了占据此地的阿勒曼尼人,开始统治此地,法兰克福的名称可能就起源于此时,但直到8世纪末,这个名字才见于书面记载。据传说,查理大帝在征服萨克森的战争中,曾率大军来到美因河边,正值大雾弥漫,一时找不到渡口,情况十分危急。这时一只母鹿走过来,渡过了河,查理大帝命令军队紧随其后,果然顺利渡过美因河。为了纪念此事,他后来命令在此建立城市,命名Frankfurt am Main,即“法兰克人在美因河畔涉水而过的浅滩”。事实上,查理大帝与萨克森的战争并未波及法兰克福,因此这个传说并不可靠。


法兰克福在历史上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颁布的《金玺诏书》规定,国王去世后选侯必须在30天内,在法兰克福选举国王。1372年,查理四世授予法兰克福帝国城市的地位。法兰克福因此采用了鹰作为市徽。可能是为了与金底黑鹰纹章相区别,而采用了帝国军旗的红白色调。1562年,法兰克福取代亚琛,成为德意志国王加冕的地方,至1792年,有10位国王在此加冕。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结束。1815年,法兰克福又成为德意志邦联议会的所在地。1848年,德意志各邦派出代表,在法兰克福组成德意志国民议会,举行会议讨论了德意志的统一与自由问题。

二战后,法兰克福成为西占区管制机构所在地,美英法三国军事长官正是在此批准了《基本法》。法兰克福也是联邦德国首都的候选地,受到社会民主党的支持。1949年5月,法兰克福在议会委员会关于选择首都的表决中输给了波恩。基督教民主联盟反对法兰克福,试图避免让人觉得“新成立的联邦政府只是盟国占领当局的执行机构”。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认为,选择波恩决定性的原因在于英国人声明,波恩如果作为首都,可以脱离英占区,解除军事管制。而控制法兰克福的美国没有类似声明。

在德国历史上作为政治中心的法兰克福虽然与联邦德国首都擦肩而过,但逐步成为德国的金融中心和航空枢纽,目前是欧洲中央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的所在地,外号“美哈顿”(Mainhattan)和“银行滩”(Bankfurt)。


资料来源:本文节选自林纯洁著《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省略了原文注释。


作者介绍


林纯洁,1983年生,湖北江陵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楚天学者(楚天学子),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德意志纹章文化、中西文化比较。近年在《德国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哲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著有《马丁·路德天职观研究》和《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译有《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合译);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项目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