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于2017年5月成立,并确立了媒体作为机制内涵建设首要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 近年来,中德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德两国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电影节,纪录片展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两国均希望通过电影文化影展的形式让输出国观众更好的了解本国的人与事,并在了解中增加互信和合作。“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号特邀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何威开设专栏【中德影像】,每个月为大家解读一部电影,从内行人的角度看中德电影。本文专栏的第四篇,为你解读《演上瘾》。
难行的艺术之路
由安德鲁·费尔(Andreas Veiel)拍摄的这部纪录影片用了七年时间追踪了投身艺术之路的四个戏剧学院学生的成长历程。他们是:斯蒂芬妮(Stephanie)、卡列娜(Karina)、康士坦茨(Canstanze)和波多摩斯(Prodromos)。他们不仅要面对家人对艺术这种难以捉摸又视乎不切实际的就业前途的劝告和担忧,亦要面对只有3~4%的入学录取率。在德国,有四个专业是有名额限制即择优录取的:医学专业、法律专业、药剂专业和企业管理专业。而除此之外,既有名额限制又有入学考试的就只有艺术专业了。因为艺术学校很少,加上极低的录取率和锲而不舍的学生,参加考试的学生们多已身经百战,所谓的幸运者实际上并不存在。站在教育的立场上看这也很好理解,唯有具备足够的热情和天赋,才能在艺术这条难以捉摸且异常坎坷的道路上走的下去,否则便是浪费了学生宝贵的青春,也浪费了珍贵的教育资源。艺术教育和其他学科并不相同,不是期待中的那样可以按部就班或是简单明了的教和学。艺术专业中涉及的点和面和他们想象中的差距可不小,而且艺术学习常常是每个人都必须自己摸索着前行,并无共性可言。各种失败、批评、怀疑和不安都是随伴来之的各式挣扎…。影片真实、细腻、直接的记录了他们在艺术学习生活中的忐忑不安、盎然兴趣、疑虑重重甚至忍辱负重…
在中国去读艺术的常常是被认为是那群读书不成只好学门手艺混饭糊口的青年;又或是哪些游手好闲、肤浅时髦的伪文艺青年。在世界艺术史上,中国的文人画家一向被视为社会精英,地位超然。从何时起竟然会有这么样的成见及歧视!?为了不甘歧视,当今的艺术系学生多在艺术研究方向发展,因此各高校除了培养了一大群的艺术研究人才外,却很少有投身艺术工作的艺术系毕业生。艺术教育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主吗?不也正因为如此才在选择学子上千挑万选?学习艺术不全是只靠头脑去学习,不仅需要丰富的个人情感、也充满了那些无法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更多的感悟,所以艺术学习很多时更是需要用全副身心去学习感受世界,从各个社会层面所构造的那层层幻象之中脱离出来,回到天与地所包裹的纯净自然怀抱之中,也因此,学生内心的纯粹与否也应是学习艺术的条件之一。
影片也让我们认识到对选择走艺术之路的那群人,他们的选择其实更像是选择了“航海的人生”。他们不仅要有无比的勇气、冒险精神,还要有去发现新大陆的梦想。而学校能提供给学生的只有一个相对较清晰准确的“航海图”和一个“航海罗盘”!专业知识便是那所谓的航海图,而建立起的个人信念就是那罗盘指南针。有了这两样东西虽不能保证你在艺术之路的探索中一定能够到达彼岸,但至少是少了几分犹疑、不安和恐惧。至于船是否能驶往你心目中的远方,或是否能顺利安然的抵达彼岸,则完全要看个人的造化了。若能一帆风顺,那或是人们所赞叹的“天赋”了。
影片对过来人固然感同深受,旁观者也许会因此不再对艺术工作者抱有贬低之偏见。
影片获得:
柏林影展 最受观众喜爱奖;欧洲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最佳剪接;德国影评人奖 最佳纪录片奖
纪录片
电影最早呈现的形式其实就是纪录片,而德国的纪录片在电影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由胡特曼(Walther Ruttmann)1927拍摄的【柏林:城市交响曲】(Berlin - Die Sinfonie der Großstadt)开创了纪录片音乐与影像相互交融的新模式。在德国30年代起出现了许多教育性的纪录片,据说当时纪录片的数目远远超过了当时故事片的数目,其中也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水下摄影和显微摄影。在1930至1940年代,纪录片越来越被看重为一种宣传工具。各个国家均通过新闻影片的形式来使用纪录片作为宣传媒体。其中德国女导演里芬斯塔尔(Helene Bertha Amalie Riefenstahl)1935年拍摄的影片【意志的胜利】(Triumph des Willens)因她在影片中使用的一些独特的手法和技巧使这部影片在电影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影片在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获奖,并成为之后纪录片拍摄的楷模,也对今天的影视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栏作者
何威,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香港国际创意与科技总会副会长,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
联合编剧及演出《明媚时光》;
导演及摄影《猪扒包搭咖啡》,获澳门国际电影及录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奖,《音乐天地/Music from Heaven and Earth》,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奖,《迴响/Music Tour in Austria, Europe》,入围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
旅游宣传短片《Only you, is my love》,获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短片金奖;
潜水广告短片《flying Blue》;
CCTV9纪录片《跨境儿童》(摄影);
剧情短片《一念上下》(执行製片及编剧),《瑶瑶的阳光》(监製);
创意香港《创意智优计划/CSI》(评审委员会成员),《首部剧情片》评审委员会成员,《创+作 音乐篇》(短片评审委员会成员);
《东方财经》杂志和《紫荆论坛》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