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张" | 我在中国的第一个星期(3)

发布时间:2018-09-14浏览次数:187

满宏毅、薄诚荣和姚睿等新的一批同学来到了中国,他们要在上海和昆明的大学学习一年的汉语。虽然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但是开学之际,我们还是一起来听一听,他们对这里的生活有些什么印象。


 满宏毅

在上海度过了紧张的一周以后,终于迎来了同济大学开学的日子,我们又回到了日常生活中。

上第一节课以前,大家确实有点小紧张,主要是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不过,我们的汉语老师超级赞,第一节课就平复了我们紧张的心情。开始的几节课都很轻松,主要是和老师及其他同学互相熟悉。


我们班非常国际化,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当然也有几个德国同学,甚至还有从埃森附近的城市来的邻居。上课的时候,课堂气氛也很轻松和开放。不过,上课毕竟是上课,不比啥都不做,杵在那儿放松,因为老师从头到尾都是讲汉语,而且是四节课连在一起。一方面,这样会很累,但是另一方面,才上了几节课,我就觉得自己的听力突飞猛进了。

这里的课堂教学是互动式的,这让我想起了德国中学课堂的互动,而不是像大学课堂一样死气沉沉。我们班有大概20个学生,老师上课时会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休息的时候,大家就在走廊里和朋友互相说笑,或者一起策划一下晚上要去干什么。其实,我们晚上主要是去运动场打一两场篮球,或者去一个多元文化的餐馆儿大快朵颐一顿。


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业余活动丰富多彩,学习环境和氛围轻松愉悦,而且才几天就能明显感觉到学习的进步。


只是.....早上六点半起床好像还得适应一下.....


 薄诚荣

到云南师范大学已经一周了。想起一周前,我们经过长途飞行终于到达昆明时的情景,要不是我们汉语老师的一个朋友来机场接我们,我们肯定搞不定,因为我们的行李没有和我们一起到,还滞留在北京。

当我们终于从机场到达校园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要去哪里报到。在大学门口,我们碰见了一个留学生,他骑着电动车带我们穿梭在校园里,然后告诉我们要去哪里干什么。到宿舍登记以后,我被分配了和一个印度同学一起住。

我特别喜欢昆明那种城市和青山绿水的结合。在宿舍楼旁边就是山丘。昨天,刚下过雨,我就顺着泥泞的山路去远足了,而且非常好的是,这一路不是上山就是下山,很有锻炼效果。我越走得远,就越能更多地看到这座城市的面貌。到最高点的时候,放眼望去,美得难以形容。


已经到昆明一个星期了,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很友善的朋友,各个国家的都有。而且周一和周二,我们还给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庆祝了生日,特别有意思。


今晚我可能会和几个学设计的中国同学一起出去撸串儿或者K歌。


 姚睿

飞机即将降落的时候,我和薄诚荣惊喜地看到了那些在照片上出现的昆明的景色。从机场出发,我们要到高铁站附近的大学城。光是这个高铁站就比埃森的火车站大一倍,而且明显要现代得多,虽然一出高铁站就是山地风光。

自然景色和大城市的特征相结合,使得昆明成为了一座迷人的城市。特别是我们要去的大学城校区,不光大,而且到处都是绿地和亭台水榭。


走在大学城的街上,能看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少数民族,体会到不同的文化,这里有太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发现和尝试。

还有就是饭菜以及小吃的品种和口味特别丰富,不过,人们还得喜欢吃辣才行,因为这里很多菜都太辣了。


我在中国的探险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用心体会。


(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