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张" | 我在中国的第一个星期(2)

发布时间:2018-09-08浏览次数:227

编者按

一周前,汪建飞和涂鸿羲等又一批同学来到中国,这次他们要在同济大学学习一年的汉语。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一周里都发生了什么。


汪建飞

我们已经来上海一周了,还没有开学,下个星期才开始上课。我是和涂鸿羲、满宏毅一起来的。才下飞机,就是一股热浪袭来,听说这儿的夏天不仅热,而且很闷。

这时,妈妈的一个好朋友已经在机场出口,候着我们仨了。后来他还带我们去宿舍登记,办理了手机卡。主要是这里的手机卡申请和登记跟在德国完全不一样,所以能有这些帮助,我们特别感激。

我们三个同济大学的新生的第一顿饭,是在复旦大学的食堂吃的,是不是感觉像要去砸场子?

同济大学的彰武校区内有很多的外国留学生。我们住在四号学生宿舍,房间有点小,不太现代,第一次进去的时候,我简直无法想象我即将要在这里居住一年。不过两天以后,我就觉得这个房间很舒服了。

我的室友是一个来自柬埔寨的留学生,他已经在同济大学学习了三年,而且非常热心于公益活动,还加入了国际学联。所以,他能解答我这几天出现的各种问题。

由于刚刚开学,事儿还不是太多,于是,我结识了很多新同学和新朋友。特别是在电梯里,马上就能和一起同乘的同学熟识起来。

同济大学的彰武校区离四平路校区有10分钟的路,到国际学校走路也只要30分钟。不过,这么几天来,我还没有学生证和银行卡,因为办理周期比较长,所以,这几天要想在这里租自行车或者去食堂吃饭,就稍微有点远了。估计接下来会越来越顺的吧。


涂鸿羲

上周的旅程非常紧张。在来之前,我特别兴奋,一直到出发来中国前,我都处于亢奋状态,根本不知道要从何下手开始准备行程,所以就把一堆事情都往后推,推到临到出发当天了,早上五点我才把行李打好包。

出发前,我们先到学校跟张老师和一些同学道别,然后就坐火车直奔法兰克福机场了。


到上海以后,第一感觉就是一切都是新鲜的,但是也是无法一下尽收眼底的。虽然我们三个都来过中国,但是到处都是帮助我们的人,确实是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方便,也减轻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困难。

开始的头三天,就是各种填表,这儿登记,那儿登记的,还要买手机卡,去银行开户。不过晚上我们有时间东看看,西瞧瞧,静下心来欣赏这座城市。

上海,一个很大很大很大的城市,非常漂亮,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南京路和外滩。这里的街道和地铁居然那么干净,我觉得很惊讶,简直甩德国几条街。


在这里,每天都会认识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我微信通讯录里的朋友数量,在这开始的五天里增长了十倍。

下周就要正式开始上课了,也会进入日常模式了。此时的我有些小期待,而且也浑身充满力量,迎接这即将到来的“上海一年”。


(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