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和主题

郭婧:如何有效组织科学研究 ——访问德国卡塞尔大学高等教育国际研究中心有感郭婧

发布时间:2018-10-04浏览次数:211

卡塞尔大学

位于德国黑森州的卡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Kassel)是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971年,其高等教育国际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Kassel, 缩写为INCHER-Kassel)是德国最著名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2018年8月,我在该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访问,真切感受到这个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的学术氛围和文化,也有幸了解到这个颇具规模的研究中心从教授教席起步的发展之路,其现代化运作模式以及对科学研究的有效组织值得我国大学借鉴。

卡塞尔大学高等教育国际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Kassel, 缩写为INCHER-Kassel)


专注基础研究,重视理论

与其他更为知名的德国大学相比,卡塞尔大学历史并不算悠久,国人对该校也较为陌生,但该校的规模并不小,在人文学科;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农学、林学和营养学;工学;艺术等学科均设有专业。2017/18年该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为25538。因几个国际知名的专业研究所,卡塞尔大学的技术与环境科学、教育与社会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良好的声誉。卡塞尔大学高等教育国际研究中心(下称INCHER)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教授教席制是德国大学传统而又独具特色的制度,INCHER就是从其创始人、卡塞尔大学社会科学系荣休教授乌尔里希·泰希勒(Ulrich Teichler)的教席发展起来的,历经近40年的辉煌,至今已成为拥有6位专职行政人员、几十位研究人员(含博士生)、每年运作上百万欧元经费、发表的论文、专著、论文集等成果超过2000项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还拥有自己的专业图书馆。2005年与2016年,INCHER先后经历了两次外部专家评估,评估结果均为优异。因此,校方也始终对该研究中心给予大力支持,每年拨付的机构运营经费就达60万欧元之多。

INCHER隶属于卡塞尔大学的社会学科,是该学科下最耀眼的明星,而社会学科也为INCHER产出成果提供了肥沃土壤。INCHER的历任主任都拥有深厚的社会学背景,研究人员也多来自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的研究人员在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解决和攻克高等教育领域的难题,大家虽都着眼于高等教育研究,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却是多种多样。

INCHER是德国唯一一个隶属于大学的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的研究机构。我曾将它与国内近年来发展红火的高校智库划等号,但是中心现任主任Georg Kruecken教授告诉我说,与德国其他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机构不同,INCHER的定位是服务于科学研究,而不是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他们始终专注于长期的基础研究,很少承接短期、小型的项目,也不会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尽管他们的很多研究成果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中心主任Georg Kruecken教授 © wihoforschung.de


扎实的基础研究得益于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定位,也因为他们十分重视理论的研究。INCHER的成果主要基于数据和事实,研究人员十分重视观察和阐释,并用理论去解释这些现象,因此不断运用已有理论、努力提出新的理论是他们每天都在着手进行的工作。对此,Kruecken教授强调说,理论的多样性是中心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对外合作的重要基础。

此外,INCHER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中心,进行了大量国际比较的高等教育研究,而且许多项目均由国际研究小组完成,与国际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并定期邀请外国学者进行访学与交流。


讲究团队协作

对于人文社会学科而言,独立从事研究是家常便饭,合作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受职称评定的影响,在国内,个人单独写作和发表的论文和专著总显得更有价值,合著的论文和专著通常也常常只有第一作者会被记住。而这里上至主任、下至研究人员每年均会发表多位作者合作的论文或合著。相比单打独斗的境况,共同探讨、分工协作似乎更能高效地产出优质的成果,团队协作成为INCHER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为了更好地聚合资源、形成研究合力,INCHER确定了四大研究领域:学生和毕业生、知识生产的变化、治理与组织、创新与成果转化。其中,“学生和毕业生”研究领域主要负责INCHER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项目——德国大学毕业生调查研究(KOAB),该项目从2007年至2017年对78所德国高校的7万名毕业生在毕业1.5年后的学业和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知识生产的变化”研究领域则主要跟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范围内学术知识生产的转化趋势、持续性以及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的相应变化,现有研究课题涉及慕课(MOOCs)、学术职业的变化等。“治理与组织”研究领域则重点分析大学治理中组织与管理工具的产生、扩散效应以及新形式,现有研究课题包括(世界各国)大学治理模式的转变,国际化对组织发展的促进作用等。“创新与成果转化”研究领域包括两大研究重点,即在教学、研究、知识和技术转移领域的创新;人员、职业和专业。这两大研究重点均从组织的角度,考察其对大学这一组织的影响,以及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它们自身的变迁,现有研究课题涉及知识社会中的学术职业,大学教学的质量保障机制等等。

INCHER对每个研究领域都专设了一个博士后岗位作为该方向的协调人,每位协调人带领一个或多个研究团队或课题组,研究团队则主要由通过项目经费资助的研究助理、博士生组成。这些职位都是有期限的,因此整个中心的人员数量也随着项目的多少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讲,该中心同一时期拥有的联邦州级别的、国家级甚至是欧盟层面的项目从5个到15个不等,中心的研究人员也从20到60人不等。

各个研究团队或课题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学术进展讨论,包括与国际研究团队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的讨论,四大研究领域的协调人与中心主任则进行每月一次的工作总结与学术讨论。此外,INCHER每学期也会通过讲座、研究人员学术讨论会、博士生讨论会、午餐会等各种形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术交流。他们对研究理论与方法尤其重视,常常会根据研究需要,特别邀请外部专家来中心授课。我交流的时间恰逢大学的暑假,但办公室对面的小型会议室,依旧隔三差五就会有人使用,有时是就某个课题召开的内部学术讨论会,有时是博士生论文讨论会。总之,在这里为了某个选题进行学术讨论,是司空见惯的事。

对于合作科研中如何分工,我也询问了几位同事。施耐德贝克(Christian Schneijderberg)博士告诉我说,他每一次与他人合作研究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分工则取决于论文或项目本身的情况以及参与人员的情况,从理论、数据统计与分析到质性分析与阐释,甚至是宏观把握,就看伙伴们擅长什么、怎样分工更有效。

卡塞尔大学主校区© uni-kassel.de


行政为学术服务 

INCHER的研究人员能够专心学术并高效地产出,也是因为中心拥有一支强大的行政人员队伍。

INCHER设有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全面负责该中心的各项事务,尤其是学术性事务,一般由教席教授担任。自2009年起,设行政主任(Geschäftsführer)一名,负责中心的日常运作,为主任减轻行政事务的负担。除行政主任外,中心还拥有5个行政岗位,分别为:秘书处2人,1人负责整个中心的秘书工作,另一人是主任的专职行政秘书;文献管理1人;出版与公共关系1人;电子数据处理1人。

与同类型的研究中心相比,INCHER的行政人员队伍规模并不算大,但行政人员的自我角色定位是服务于学术,他们的工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许多便利。这里的行政人员的专业程度和热情友善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负责文献管理的赫尔特维希(Alexandra Hertwig)女士,在我来中心的第一天,便向我仔细介绍了如何使用中心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介绍完,我以为她的工作就结束了,没想到与传统的图书管理员不同,她还询问了我正在进行的研究题目,通过关键词搜索,快速帮我找到了许多有关的文献。

后来我还发现,研究中心一楼的公告栏里满是她贴的书目、论文信息,有些是中心研究员的成果,有些则是相关领域的最新出版物,她还会贴心地标上图书馆书目编号,方便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查询。与国内看中SSCI、A&HCI等几大索引收录的期刊不同,德国学界还是更看重同行评议,不设专门的期刊名录,所以她每年还会整理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期刊及刊发情况。她的工作内容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图书管理员的范畴。

研究中心一楼的公告栏

另一位同事瑞特格罗特(Christiane Rittgerott)博士负责出版与公共关系,包括中心在网站不定期发表的工作论文的编辑工作、网站维护、对外与媒体等接洽等等。各位研究人员要发表期刊论文,或者出版专著,也可以请她帮忙从专业编辑的角度提供意见和建议。此外,她还为学生开设如何撰写科研论文、期刊论文的课程。

为了方便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INCHER特设了一个专门负责电子数据处理的岗位,还配备有专用工作网络,其中存有大量电子书、研究数据、软件供研究人员随时调用,他们无须担心自己的电脑硬盘容量和内存大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么专业的行政队伍和技术条件,科学研究自然事半功倍。


结语 

现代化的运作模式是保证研究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但是科学研究仍需以人为本,研究人员自身才是核心。德国大学一般对研究人员并没有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只要求博士生和获得教授资格的学者将其对应论文出版成书。然而,由于德国大学除了教授为终身制外,大部分的教职均是有期限的,所以选择学术之路的研究人员会自发地产出更多额外的学术成果,以便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虽然正值德国大学的暑假,INCHER的研究人员除了在此期间休假一两周外,每天都会来中心工作,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在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身上依然能看到他们“以学术为志业”的态度和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性,鲜少功利心,热爱并享受科学研究这件事本身,这样的态度实在值得国内同行学习。


作者简介


郭婧,博士,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