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柏林建城于13世纪,由科恩(Cölln)和柏林两个市镇合并而来,在历史上曾是勃兰登堡边境伯爵领地、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和纳粹政权的首都。
二战后,柏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美英法占区后来合并为西柏林,成为建都于波恩的联邦德国的一块飞地。东柏林则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
柏林市徽
现柏林市徽
柏林市徽是著名的“柏林熊”。在柏林街头到处是可爱的“柏林熊”形象,它更因每年2月柏林电影节所颁发的“金熊奖”和“银熊奖”而知名。
熊的象征意义
熊从古代以来的象征意义比较复杂。
* 在早期的西欧,熊是百兽之王的象征,这个地位后来被狮所取代。
* 在《圣经》中,熊是贪婪和邪恶的象征。
* 《旧约·但以理书》7:5中记载了但以里看到的四兽异象:“又有一兽如熊,就是第二兽,旁跨而坐,口齿衔着三根肋骨。”这象征将要兴起,随后被上帝击败的王国。
* 熊还以残酷的惩罚者的形象出现。《旧约·列王纪下》2:23—24中记载了一个故事:“以利沙从那里到伯特利,正上去的时候,有些童子从城里出来,戏笑他说:秃头的上去吧!秃头的上去吧!他回头看见,就奉耶和华的名诅咒他们。于是有两个母熊从林中出来,撕裂他们中间四十二个童子。”
* 熊在中世纪也被赋予了基督教的含义,这源于一些故事“描述小熊出生时是没有长眼睛的小肉块,要靠母亲给它们舔出形状来。……基督信徒就是被赋予了将世界舔出形状的力量。” 熊也因此成为圣母玛利亚的象征。
柏林为何将熊作为市徽
至今并无定论。市名Berlin名称起源同样不清。有一种说法认为市名起源于勃兰登堡的创立者——阿尔布莱希特的外号“熊”(Bär),即Berlin来源于Bärlein(小熊),因此柏林采用了熊作纹章,这在纹章学上叫“言说纹章”。
柏林市徽中熊图案的变迁
13世纪起,黑熊就出现在柏林的印章上。由于柏林一直是勃兰登堡边境伯爵领地和普鲁士王国的首都,其纹章一直都是以勃兰登堡红鹰与普鲁士黑鹰为主,熊只是附属图案,代表了柏林对选侯领主和国王的臣属地位。
18世纪初,柏林的纹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左上是勃兰登堡选侯红鹰纹章,右上是普鲁士王国黑鹰纹章,下方是直立的黑熊纹章,黑熊脖子上还有一个金色的项圈,象征了从属的地位;纹章上方有一个金色的王冠。
18世纪初柏林市徽
1934年,柏林颁布了新的市徽,主体图案仍是银底黑熊盾徽,黑熊直立,舌为红色,盾徽的边缘是两层的红色边线,盾徽上方则有红色的城墙王冠。1359年,柏林曾加入汉萨同盟,市徽中的红白色调可能起源于此。
1934年柏林市徽
1949年,东西柏林分裂后,东柏林作为民主德国首都依然沿用1934年的市徽。西柏林则在1954年设计了新的市徽:银底黑熊盾徽,黑熊直立,红舌红爪,盾徽边线是黑色,盾徽上方则是金色的城墙王冠。东西柏林的市徽都采用了城墙王冠的图案,市徽的设计者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座城市不久将以一堵隔绝两种社会制度的城墙闻名于世。
1990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与德国的统一,东柏林与西柏林也合并成了一个城市,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市徽采用了西柏林1954年以来的市徽。
资料来源:《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省略了原文注释。
作者介绍
走进历史 专栏作者
林纯洁,1983年生,湖北江陵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楚天学者(楚天学子),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德意志纹章文化、中西文化比较。近年在《德国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哲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著有《马丁·路德天职观研究》和《德意志之鹰:纹章中的德国史》,译有《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合译);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项目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