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8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的中国瞬间

发布时间:2018-10-21浏览次数:259


刘慈欣首次亮相海外书展

本届书展上最响亮的中国名字恐怕非刘慈欣莫属。10月13日,刘慈欣先后接受了《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汇报》在书展现场的访谈,又与德国汉学家、文学翻译、著名文学评论家和记者们展开了对谈,并在会展中心正中的签售亭(Signierbox)中为德国读者签售,行程安排满满。书展结束后,还将前往德国各地举办朗诵会。

10月13日下午三时,汉学家阿克曼(左)、刘慈欣(中)及法兰克福汇报记者达特(右)以“外星人与人类”为题展开对谈,对谈还未开始,现场就已座无虚席。


目前,德语版《三体》(Die drei Sonnen)、《三体II黑暗森林》(Der dunkle Wald)已由兰登书屋旗下的海纳出版社(Heyne Verlag)推出。另外,他的短片小说《镜子》(Spiegel)和《吞食者》(Der Weltzerstörer)也已经在德国面世,《三体III死神永生》(Jenseits der Zeit)和《流浪地球》(Die wandernde Erde)也将分别与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与德语读者们见面。

《吞食者》、《三体III死神永生》、《镜子》及《流浪地球》德语版书影© Heyne Verlag


《千字文》德文译本正式出版

以黄色封面的小开本“万有文库”而闻名的雷克拉姆出版社(Reclam Verlag),去年推出了《西游记》的第一个德语全译本。该译本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仅在莱比锡书展上斩获翻译大奖,还在德语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


今年,雷克拉姆出版社乘势继续推出中国经典《千字文》(Qianziwen—Der 1000 Zeichen Klassiker)。这是此本蒙学经典在德语世界的第一个完整译本,并同样由德语版《西游记》译者林小发(Eva Lüdi-Kong)女士操刀译制。

法兰克福书展的雷克拉姆出版社展台上,德语版《千字文》作为重点图书展示在显眼位置。


      以太平天国为主题的小说入围德语图书奖短名单

“德语图书奖”(Deutscher Buchpreis,又译德国图书奖)在每一届法兰克福书展上都是最受出版人和读者关注的奖项。今年是作家兼汉学家施益坚(Stephan Thome)第三次入围图书奖候选名单,入围作品题为《蛮夷的上帝》(Gott der Barbaren)。而这也是他第一次以中国历史为素材创作小说。


德国老派文学出版社苏尔坎普的展台上,人们的目光绝对不会略过施益坚的《蛮夷的上帝》。左:《蛮夷的上帝》书影 © Suhrkamp Verlag; 右:书展现场苏尔坎普出版社展台。

虽然施益坚最终与大奖失之交臂(女作家马尔克凭借小说《群岛》(Achipel)获得了今年的大奖),但他的这本小说也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毕昇与古腾堡的对话

在欧洲,人们认为古腾堡是活字印刷的发明者。而在中国,我们从小就知道,毕昇的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位于德国美因茨的古腾堡博物馆(Gutenberg Museum)在每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都会吸引无数人驻足观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趣的体验活动:穿着中世纪服装的博物馆员工会带领观众们体验传统的印刷技术。


古腾堡博物馆的展台上,手工印制的古腾堡头像边悬挂着中国字。

而今年,提供给看展观众的体验项目中加入了中国元素。究其缘由,是博物馆从今年9月21日到2019年4月28日举办的主题展览“确定是古腾堡吗?”——展览旨在展现印刷技术对欧洲和亚洲社会、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对欧洲观众提出这样的问题:古腾堡真的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唯一发明者吗?

古腾堡博物馆展台上贴满了最新特展的海报,其主题为“确定是古腾堡吗?”(Ohne Zweifel Gutenberg?)


      关于中国的主题图书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不仅是“走出去”的图书越来越多,欧洲作者自己撰写的中国主题图书也不断涌现。

越来越多德语作者将目光投向中国


德语世界的读者们对中国文学了解甚少——人们正在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希望有所改变。德国《时代》周报在2018年策划了一系列的中国专题报道,邀请德国的汉学家和“中国通”们从各个方面撰文写稿,希望能够揭开这东方神秘国度的面纱。虽然在这众多的出版物中,仍有一些怀有偏见与误解,甚至还有零星欧洲中心主义的傲慢论调;但我们也能够看到,对中国自发的关注变多了:“硬要给”渐渐变成了“主动要”,对中国文学文化的好奇变多了:德语世界开始意识到这片阅读盲区。


麦家之夜、“朗读者”董卿以及更多……

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上的中国瞬间当然还不止这些:书展主办方举办的“麦家之夜”;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与德国独立出版人傅愉(Nora Frisch)、德汉翻译白嘉琳(Karin Betz,德语版《三体II黑暗森林》、《解密》译者)等专家学者对谈德中两国对文学推介实践……我们期待,德语区以及欧洲的读者们和出版人们,能从这些瞬间中更生动地认识一个多样的中国。


作者简介

邱瑞晶,同济大学德语系毕业后远走德国,在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图书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现于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任图书出版项目助理。攻读硕士期间,分别成为斯图加特克莱特-柯塔出版社(Klett-Cotta Verlag)和维尔茨堡艾瑞纳出版社(Arena Verlag)的第一名中国实习生。既是常常光顾莱比锡、法兰克福及上海书展的出版新人,又是积极围观德国大众电影、电视、纪录片的字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