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活动开幕式圆满成功,演出结束后嘉宾与中德演员合影。© 欧洲时报德国版
100多年前,有一位德国人踏上了湖湘大地,用手里的镜头记录下了湖南的建筑、民俗和当地人的生活场景。10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泛黄的图片成为了现代人了解湖南历史的珍贵史料。
这位德国人,是德国知名建筑学家、汉学家波希曼。
湖南与德国的历史交织,在10月29日晚再次掀起高潮。“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大型活动在隆重仪式中拉开序幕。在500多名中德观众的见证下,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振红与德国埃森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刚刚退休的校长司空佩岩(记司空佩岩校长二三事 | 下笔成张)共同敲响了铜铙。
蔡振红部长
蔡振红部长在致辞表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交流而丰富。“今天我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北威州,是想展示湖南的文化,为中德合作架起心灵的桥梁。湖南与德国虽然相距万里,但两国人民很早就有往来。100多年前德国建筑学家、汉学家波希曼就到了湖南,用镜头记录下湖南的建筑、风俗和人民的生活。这些照片现在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珍贵史料。”
他在致辞中强调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与德国的友好合作,无论是长沙至法兰克福的直航航线,还是沟通陆上丝路的湘欧快线中欧班列,抑或是西门子、博世、三一重工、时代新材等知名企业相互落地投资,湖南与德国的相互交流正结出硕果。
在活动开幕之前,湖南组织了5天的德国媒体湖南行,邀请来自法兰克福汇报等10家媒体12名记者,深度感受并报道湖南的文化魅力。蔡振红说:“今天我们带着湖南文化特产和湖南人民的美好祝愿来到杜塞尔多夫,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德国对湖南的了解,促进双方的友谊合作,衷心希望本次活动给大家带来文化艺术的享受。”
© REDNENT.CN
符强博士
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大中华区负责人符强博士表示,北威州不仅仅是文化上开放的州,也是工业和创新重地,在机械制造、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物流、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都有强大实力,这里还有2万多家外资企业落户,其中1100多家是中资企业。北威州欢迎大家来学习、工作和定居。相信湖南文化活动一定能拉近湖南与北威州两地人民的距离,增进双方相互理解。
冯海阳总领事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冯海阳表示,中国是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湖南省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旅游文化产品丰富,同时中国也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年轻国度。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并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内陆省份,湖南也正进一步开放市场,成为改革开放的杰出代表。当前,中德关系在高水平上持续发展,湖南与德国交流不断深入,未来合作潜力巨大。中国人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相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为湖南文化走出去增强助力,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交搭建平台。
迪特·博宁副主席
全德德中友协副主席、杜塞尔多夫德中友协主席迪特·博宁表示,中德关系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好阶段,双边交流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中国和德国发展历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我们是可靠的伙伴,我们开诚布公,聆听交换意见,不断促进相互理解,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认识越深入,了解越深入,才能为我们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基础。”两年前,迪特·博宁主席与家人有机会到湖南旅游,丰富多彩的景致景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谭天星副会长
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谭天星在致辞中表示,“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德国朋友了解湖湘文化,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也有利于中国人民了解德国和杜塞尔多夫。“湖湘文化的美不是我在这能用语言描绘的,德国朋友有机会多到湖南走一走,看一看。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去过湖南和中国的朋友都有相似感受。我们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包括向德国学习。新的时代我们将以开放的姿态向德国和世界学习,让中华文明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彩的文艺演出中,有琴筝合奏《知音》,笛箫、古筝、琵琶等乐声交响,奏出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情感;大合唱里,来自德国埃森伯乐高级文理中学的合唱团与中国高音演唱家合作,在学习汉语才三年的学生欧谨瑜的钢琴伴奏下,仿佛让歌声挥舞起了高飞的翅膀,余音绕梁,让人思绪飘远。
来自湖南的文艺演员带来了热情洋溢的表演。侗寨人喝酒、请酒、祝酒时的豪迈令人印象深刻。此时正值德国九、十月份的啤酒节,德国姑娘穿着传统服饰,跳起啤酒节的欢快舞曲。现场还准备了德国啤酒和中国白酒,中德嘉宾在这月夜共品佳酿,酒香迷漫,中德情谊至浓。
资料来源:欧洲时报德语版,2018年10月25日,记者 张乔楠
http://wap.oushinet.com/qj/qjnews/20181029/304435.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