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和主题

德国教科动态 | 德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措施综述

发布时间:2018-11-01浏览次数:657

© duden.de


2001年,OECD发布德国学生参加PISA测试的成绩后,引起德国社会震动。随后,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以改变基础教育现状。


近年来主要通过建立国家教育标准、国家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国际教育比较研究所、全面实施教育监测以及建立国家教育理事会等措施,来保障基础教育质量。


(一)制定国家教育标准(Nationale Bildungsstandards)

针对PISA测验所反映出的德国基础阶段问题,特别是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2003年德国决定引入国家教育标准,以保证各地、各类学校教育水准的可比性及其所颁发的教育证书的等值性。经过2004年和2012年的两次修订,目前德国的国家教育标准已经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全部核心课程科目。国家教育标准明确规定了学生在修完特定的年级时应该达到的最低能力水平。还首次为各联邦州提供了一个质量发展方面的统一标准,以保证在不同地区、学校学习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统一的毕业标准要求。


国家教育标准不仅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参照体系,而且便于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评检查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国家教育标准既对学校的评估和教育体系的起到监测作用,还促进了各州、各类型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



(二)建立国家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Institut zur Qualitätsentwicklung im Bildungswesen)

2004年6月,德国国家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简称“IQB”)在柏林洪堡大学成立。该所主要任务是检验国家教育标准的落实情况,并对国家课程标准提出修改建议,提高德国课程评价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之更加具体便于操作。

该所工作重点

一是改善德国的学校教育,

二是与国际教学水平接轨,

三是努力加强各州的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

四是加强跨州间的教育资源流动,

五是提升教育的透明度与可比性。


该所工作意义

该机构成立,标志着德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正在得到逐步完善。



(三)建立国际教育比较研究所(Zentrum für internationale Bildungsvergleichsstudien)

为了统筹不同机构对国际教育比较研究的资源并形成合力,2010年10月,德国联邦教研部与各州文教部长联系会议在慕尼黑共同设立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中心(Zentrum für internationale Bildungsvergleichsstudien),协调德国的PISA研究和教育比较研究。


研究中心的使命

新成立的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中心的主要使是定期举行PISA测试,监测德国学生的成绩;改革测试方法,在保证学生的成绩不受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将传统的测试方法改为计算机操作;培养国际教育比较学科的后备力量等。


研究中心的组成

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中心由慕尼黑工业大学教育学院(TUM)、法兰克福德国国际教育研究所(DIPF)和基尔的莱布尼茨自然科学和数学教学法研究所(IPN)三家机构联合组成,其中慕尼黑工业大学是研究中心的牵头单位以及理事会所在地。


资助来源

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中心所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资助。研究中心除了获得90万欧元用于在三家研究机构各设立一个教育比较研究基金教席以外,还获得了60万欧元的科研经费,用于纯粹的教育研究。这150万欧元由联邦和州政府财政按1比1比例分摊出资。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每年提供100万欧元科研经费,专门用于全国范围以及国际间的教育比较采样项目。此外,举行PISA测试所需的经费按惯例依然由联邦和州政府设专项额外资助。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中心在柏林的国家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 IQB)设立一个协调机构,以密切与该机构的合作。

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表示

设立国际教育比较研究中心是德国实施教育监测制度化整体战略的重要步骤之一,能更有效地开展国际教育比较研究,推动教育改革进程。



(四)实施全面的教育监测(Bildungsmonitoring)

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于2006年通过有关实施全面教育监测的决议,决议全称为“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关于教育监测的总策略(Gesamtstrategie der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zum Bildungsmonitoring)”。教育监测不仅关注教育体制中学校结构和教学内容方面的目标要求,同时也关注具体的学校工作进程和课程进展,并根据事先确定好的、在学习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的“国家教育标准”来评定教学效果。教育监测的目的是找出问题及其原因,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改进。2015年11月,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对教育监测的总策略进行了修订,以更好的解释问题的成因,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德国教育监测体系

程序和工具

一是参加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调查,掌握长期的教育发展趋势以了解本国/本州在国际比较中的位置。

二是就是否达到国家教育标准进行全州统一测验。

三是与国家教育标准相结合进行比较考核,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考核,也包括对学校组织工作绩效的比较考核,以便促进州内以及州与州之间教育质量的均质化。

四是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发布教育发展报告,向社会公众说明教育发展的状况。教育监测总策略的实施有助于保证德国学校接近国际水准,提高各地各类学校之间的可比性,促进教育结果层面的均衡发展。


(五)建立国家教育理事会(Nationaler Bildungsrat)

2018年3月,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发布的《联合执政协议》中提出要建立国家教育理事会(Nationaler Bildungsrat),加强联邦与各州政府协作,就如何提升教育透明度、质量和可比较性提出实施建议,以改善德国教育机会。国家教育理事会将围绕“透明、质量和可比较性”三个基本原则发挥作用,目标是帮助16个联邦州的中小学教育水平和毕业证书的含金量趋近等值,满足德国家庭因经济社会发展而日益增长的在各州之间的迁徙需求,同时帮助雇主对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学毕业生能力和成绩做出更为可靠的判断。


德国教育虽属于联邦体制,学校教育事务的主权分属各州。但2012年自组建第十八届联邦政府以来,联邦层面就已通过修订《基本法》、增加常规投入等各种方式试图突破这一限制;第十九届联邦政府更是将“继续加大联邦政府参与学校教育的权限”作为其执政纲领之一。


资料来源:由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供稿

题图来源:www.duden.de


参考资料:

1.Ackeren, I.v., K. Klemm. Entstehung, Struktur und Steuerung des deutschen Schulsystems [M].Wiesbaden: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 2011.105, 54, 106-107, 109, 157.

2. BMBF (Hrsg.). Zur Entwicklung nationaler Bildungsstandards. Eine Expertise[R].Berlin, Bonn: BMBF, 10.2007.

3.Institut zur Qualitätsentwicklung im Bildungswesen (IQB). https://www.kmk.org/themen/qualitaetssicherung-in-schulen/iqb.html. 18.06.2018.

4.KMK. Überblick: Gesamtstrategie zum Bildungsmonitoring. https://www.kmk.org/themen/qualitaetssicherung-in-schulen/bildungsmonitoringhtml. 20.06.2018.

5. Anja karlizeck, Jetzt ist Zeit für Bund und Länder, in die Verhandlung um das neue Gremium einzusteigen,https://www.jmwiarda.de/2018/05/03/wie-ich-mir-den-nationalen-bildungsrat-vorstelle/, 22.05.2018.

6. Neuer Bildungsrat sorgt für Streit zwischen Bund und Länder, dpa-Dossier Bildung Forschung, Nr. 20/2018, 14.0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