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影像 | 非洲的天使

发布时间:2018-10-31浏览次数:324

编者按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于2017年5月成立,并确立了媒体作为机制内涵建设首要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 近年来,中德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德两国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电影节,纪录片展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两国均希望通过电影文化影展的形式让输出国观众更好的了解本国的人与事,并在了解中增加互信和合作。“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号特邀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何威开设专栏【中德影像】,每个月为大家解读一部电影,从内行人的角度看中德电影。本文专栏的第七篇,为你解读《非洲的天使》(“Nirgendwo in Africa”)


非洲的天使

Nirgendwo in Afrika


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检视自己

电影题材简介

本片根据德国女作家斯蒂芬妮·兹威格(Stefanie Zweig)的自传小说改编,内容题材来自作者一家人在二战期间为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而逃到非洲的往事经历书写而成。犹太裔德国籍的怀特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带着妻子和小女儿从德国移居至遥远的非洲肯尼亚(Republic of Kenya)。在这一片陌生荒芜的非洲大地上,这对由贵人沦为难民的夫妇不得不面对着一系列从未经历过的人生考验。

妻子洁塔


导演卡洛琳(Caroline Link)忠实地呈现出肯尼亚的原始面貌及生活,不夸张更无煽情。她以一种充满感性却又非常理性的手法来处理风俗人情、文化传统、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张力;以细腻的刻画与描述、加上动听的音乐及纯熟的摄影技巧,使得影片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在原著中斯蒂芬妮是从自己的角度切入,描述了她童年的体验和记忆。而导演卡洛琳则从斯蒂芬妮的角度引导出更深刻的思考,在检视我们自己的同时认识世界。战争仅仅是背景,人物变化的过程才是导演真正关注的。不论是流浪海外的家庭,还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民族,那份对家园、国家、土地的情感,乡愁和文化认同是任谁也无法放下的。每个人都在一片或熟悉或完全陌生的土地上生活,都要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考验。而在成长的期间我们的价值观、对世界的认识和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在不断地改变和升华,而这一切(不是财富、身份和地位),构成了我们真正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女儿蕾吉娜


本片通过简约朴实的故事、非洲大地优美原始的环境、深邃的思想而产生出满满的诗意,虽非史诗性大制作,却真正具有了史诗性的内容和意境。影片非常完整的保留了原著的自传模式,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小说的原汁原味。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德国电影最佳影片、导演、摄影、音乐、女演员、男配角奖;法国波尔多国际女性电影节最佳导演、编剧奖等多个国际奖项。


《非洲的天使》作者介绍

斯蒂芬妮·兹威格(Stefanie Zweig)(1932/9/19- 2014/4/25)是德国犹太作家和记者。这部自传式小说是基于早年和家人为逃离纳粹德国迫害在肯尼亚生活的经历。此书售出七百多万册,并翻译成十五种语言。

她和另一位中短篇小说巨匠奥地利犹太作家斯蒂芬·兹威格Stefan Zweig (1881/11/28-1942/2/22)是两个人,后者写了《一名陌生女子的来信》(Brief einer Unbekannten)。



资料来源:图片来源于豆瓣电影


栏作者


何威,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香港国际创意与科技总会副会长,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

联合编剧及演出《明媚时光》;

导演及摄影《猪扒包搭咖啡》,获澳门国际电影及录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奖,《音乐天地/Music from Heaven and Earth》,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奖,《迴响/Music Tour in Austria, Europe》,入围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 

旅游宣传短片《Only you, is my love》,获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短片金奖;

潜水广告短片《flying Blue》;

CCTV9纪录片《跨境儿童》(摄影);

剧情短片《一念上下》(执行製片及编剧),《瑶瑶的阳光》(监製);

创意香港《创意智优计划/CSI》(评审委员会成员),《首部剧情片》评审委员会成员,《创+作 音乐篇》(短片评审委员会成员);

《东方财经》杂志和《紫荆论坛》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