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文化

《东西方的现代经验:中德思想交流与五四运动》在德出版

发布时间:2020-11-28浏览次数:257

[]耶格尔、毛明超、[]朗格尔(主编):《东西方的现代经验:中德思想交流与五四运动》,柏林:德古意特出版社2020年版。

Michael Jaeger, Mingchao Mao, Benjamin Langer (Hrsg.): Ost-westliche Erfahrungen der Modernität. Der chinesisch-deutsche Ideenaustausch und die Bewegung des 4. Mai 1919 . Berlin: De Gruyter 2020.

《东西方的现代经验》封面

 

 

学术咨询

 

近日,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术论文集《东西方的现代经验:中德思想交流与五四运动》(Ost-westliche Erfahrungen der Modernität. Der chinesisch-deutsche Ideenaustausch und die Bewegung des 4. Mai 1919)于德国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德古意特出版社(De Gruyter Verlag)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德国著名歌德研究专家、柏林自由大学德文系Micheal Jaeger教授,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德语系毛明超助理教授,以及德国研究中心驻柏林自由大学办公室前主任Benjamin Langer博士共同编辑,收录了中德学者在20197月于柏林召开的“1919:现代中国的肇始及中德中欧关系1919: Geburtsstunde des modernen Chinas und seiner Beziehungen zu Deutschland und Europa)学术会议上所提交的部分论文。值五四运动百年之契机,与会学者以跨学科的视角探讨了这一时期的中德思想碰撞,着重突出了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在百年前风云际会之时的接触、交锋以及由此产生的推动历史进程的启迪与火花。

1919:现代中国的肇始与中德中欧关系”会议海报


在导言中,曾在北大讲学的Michael Jaeger教授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回溯了1919年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学革命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众多历史事件,尤其强调了北京大学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他所呈现的整个时代背景为后续研讨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在中国学者方面,北京大学德语系毛明超助理教授研究了早期《新青年》杂志中的德国形象;社会学系秦明瑞教授梳理了胡适在五四前后的政治思想与改革理念;哲学系方博助理教授探讨了康德与马克思对于启蒙和革命的不同理解;清华大学的王丽平副教授对鲁迅周作人兄弟和格林兄弟的民歌与童话诗学作了对比分析;德国研究中心的两位毕业生,斯图加特大学博士研究生韩捷和柏林自由大学博士研究生黄超然则分别就五四前后中国作家对德国文学的接受,以及赫尔曼·黑塞对“中国精神”的思考作了报告。


在德国学者方面,柏林自由大学历史系的Arnd Bauerkämper教授讨论了作为中德交往史中一桩大事的五四运动;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的Martin Heger教授分析了胶州这一“模范殖民地”中的刑法体系;柏林自由大学德文系的Michael Jaeger教授研究了歌德作品对五四运动的影响;而同样来自自由大学德文系的Almut Hille教授则整理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语游记中关于五四运动的记载。整部文集选题多元,分析深入,各篇论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互补,体现了北大德国研究中心严谨扎实的学风、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以及博采中德之长的开放心态。


尽管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编辑和出版工作曾遇到一些困难,但在多方努力下,文集终于得以顺利面世,并作为开放资源与中德学术共同体共享。感兴趣的读者可点击“北大德国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跳转至德古意特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本书电子版。

2019年7月ZDS柏林学术工作坊合影


读者可复制网址

https://www.degruyter.com/view/title/569924

下载论文集电子全文




资料来源:

微信公众号: PKUZDS(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2020年11月27日

《<东西方的现代经验:中德思想交流与五四运动》在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