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同济大学钢琴专场音乐会在四平路校区一·二九礼堂举行。此次音乐会由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办,同济大学钢琴协会承办。在这银杏灿煌、秋意未尽的时节,同济大学钢琴协会的师生与“同二代”小琴童一起,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250年的浪漫邂逅。
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在致辞中表示,贝多芬的作品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年全球应对新冠疫情挑战的特殊时期,希望贝多芬充满情感与张力的音乐旋律,能够驱散疫情带来的阴霾,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演出伊始,同济大学19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卿怡乐携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周桐,以一曲耳熟能详的《欢乐颂》拉开了音乐会的帷幕。
承接着欢乐颂带来的欢快气氛,华二前滩学校二年级的费星语为大家演奏了《G大调小奏鸣曲》第一乐章 。贝多芬一生共谱写过五首G大调奏鸣曲,既包括钢琴也包括小提琴。其中《G大调小奏鸣曲》因其第一乐章贯穿了多调的三度音型,宛如咕咕鸟鸣,也称“咕咕奏鸣曲”。费星语小朋友的演奏纯真可爱,充满童趣。
随后出场的二师附小二年级的安琪儿为大家演奏了《G大调小奏鸣曲》的第二乐章 。该乐章节奏舒缓,旋律优雅,与第一乐章相映成趣。安琪儿小朋友的演奏成熟稳重,落落大方。
一曲终了,观众们意犹未尽。二师附小四年级的陈亦尧紧接着为大家演奏了《G大调小步舞曲》。这是贝多芬所谱写的众多小步舞曲和德国舞曲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曾被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弦乐四重奏曲乃至轻音乐等各种形式,并以《贝多芬小步舞曲》之名广受音乐爱好者喜爱。陈亦尧小朋友的演奏婉转轻巧,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
《土耳其进行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广为流传的进行曲,出自他为德国剧作家科策布创作的戏剧《雅典的废墟》所做的配乐。上外附中预备班周若诗的演奏生动诠释了此曲中童稚般的单纯。各个变奏并不着力渲染技巧,朴实有力而又不陷于单调,关联巧妙富有玩味。
每当《致爱丽丝》经典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埋藏在时光深处的记忆便会泛起阵阵涟漪。复旦二附中预备班的许子琪处理细腻,极具感染力,将观众代入到浪漫、柔美、优雅的情境中。
“同二代”小琴童们出色的演出,博得掌声阵阵。随后出场的钢琴协会成员,用他们技艺精湛的演出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率先出场的同济大学17级土木工程欧阳桐澄、土木工程研究生周桐和同济大学19级法学严思程,分别为大家演奏了《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的第一、二、三乐章。“悲怆”作为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顶峰时的杰作,明显地表现出贝多芬音乐的戏剧性、英雄性、交响性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随后同舟学堂20级周乐然和18级建筑研究生郭昱,分别为大家带来了《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一、第二乐章的演奏。《月光奏鸣曲》是高度诗意的伟大杰作。第一乐章尤其不凡,奏鸣曲式在传统格局中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且通常是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深刻而德意志式的哲思。这首乐曲和声色彩非常丰富,持续的三连音把整个音乐统一在一起,它貌似自由,其实是严谨而五脏俱全的奏鸣曲式。
紧随其后出场的是生物信息19级学生钱龙乘,他为大家演奏的曲目是《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暴风雨》这首奏鸣曲强劲有力,内容鲜明,充满成熟的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它代表了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发展中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作品31三首奏鸣曲中色彩明亮、情绪乐观、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作品。同时,贝多芬在作品中对结构、体裁和调性等方面都流露出大胆改革的想法。19级音乐表演学生卿怡乐演奏的第一乐章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是贝多芬中期创作中的钢琴杰作之一,而贝多芬自己则认为本曲达到了他钢琴奏鸣曲创作的巅峰。这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充满斗志的“热情”像巨浪一样澎湃起伏。20级理科实验班学生黄彦铭和20级智能交通学生郭梓行分别为大家演奏了该奏鸣曲的第一、第二乐章,结尾的风雨欲来之感让人意犹未尽。
演出临近尾声,艺术与传媒学院张弛副教授携手20级音乐表演研究生张子汇,演奏了《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将整场音乐会推向高潮。
最后,音乐会以黄彦铭、欧阳桐澄、钱龙乘、郭梓行带来的双钢琴八手联弹《命运交响曲》主题选段落下帷幕,现场观众意犹未尽、沉浸其中,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250年后的今天,贝多芬的音乐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感染力。
疫情发生以来的2020年,有许多人同贝多芬一样经受了命运的磨难与坎坷,也有许多人像贝多芬一样顽强地与命运进行了抗争。在今年全球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的热潮中,希望我们能再次从这位伟大音乐家的音乐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