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笔者所在学校里正在筹备第一次“勇气日”活动。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什么项目。
早在1988年,比利时提出了“没有种族歧视的学校”这一概念,主要是因为法语区有很多黑人的缘故。后来这一活动扩展到了荷兰、奥地利、西班牙等国。
1995年的时候,德国一个名叫勇气活动的协会在比利时的“没有种族歧视的学校”这一概念上又根据德国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有勇气的学校”这一个概念,从而形成了德国今天的“远离歧视”运动。
确切的说,这个活动全称叫做“没有种族歧视的学校--有勇气的学校”,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该活动在比利时创立时的宗旨,即反对种族歧视,另一方面考虑到了德国社会的其他因素,即学校里存在有很多少数群体。
图1
到目前为止,该组织已经吸收了全德国的3580所学校加入,涉及近两百万学生。共有500多个联络点和几千名辅导员。
其实,说白了,这个组织就是向学校里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咨询、帮助和相关活动建议,以改善学校人文环境,反对各种歧视、校园霸凌和暴力。
每个想申请加入该组织的学校,需要有70%在该学校学习和工作的人员同意学校提出的自律申请,并找到至少一名辅导员(一般是社会名人),然后才能获得授权使用“没有种族歧视的学校--有勇气的学校”这一品牌名称,并且为了保住这个名号,该学校还必须每年在校组织一天“勇气日”活动。
图2
其实,远离歧视运动所涵盖的主题很广,但是针对德国中小学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极右主义
校园霸凌
性别歧视
种族歧视
反犹太主义
反茨冈主义
民主的校园内文化
难民和政治避难
恐同和变性
伊斯兰化
阶级歧视
反穆斯林化
每个参与该项目的学校都会根据自身人员的特点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不同的主题进行拓展。
图3
目前全德国一共有32228所各类中小学。而从来没有人直言的是,目前已经加入该项运动的3580所学校,其实应该都是内部人员构成多样化以后出现了各种问题,才会需要引入这样一个项目来解决内部问题的。而随着德国难民问题和穆斯林问题的复杂化,相信今后只会有更多的学校加入进来。
也有理由相信,今后肯定上面的主题中还会再多出一个,就是针对没有打疫苗的歧视。因为高冷的学校学生构成单一,父母不是医生就是律师,假期一般都会出去度假,所以学生疫苗接种率非常高。但是这些高冷的学校往往不会加入这类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项目中去。反而是那些社会热点地区的问题学校,疫苗接种率非常低,而且也寻求积极加入到远离歧视运动,疫苗话题肯定也会把这些学校里的学生分成两类。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
图片来源:
题图/图1:https://berlin.schule-ohne-rassismus.org
图2:https://raa-brandenburg.de/Projekte-Programme
图3:https://www.zwickauer-demokratie-buendnis.de
编辑:霍 愿
审核:俞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