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二年级全部停课,进行一年一度的传统节目:秋季职业生涯规划周活动。
这是什么活动呢?说白了,就是高二的学生一周不上课,每天参加两三场和职业规划有关的介绍会。比如,保险推销员是如何炼成的;如何参加双元制职业培训;我该选择传统大学还是双元制教育等等。
往年,一周的活动里包括二三十场不同公司和行业的介绍会。学校会请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到校进行介绍,也会安排学生到个别的公司进行参观。有时还会包括学跳交际舞、商务接待礼仪、就餐礼仪等的培训。
不过,这一周的活动价格不菲,平均每个学生要交一百多,甚至两百欧元。
这样的秋季职业生涯规划周在笔者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至少八年,然而却越来越受诟病,不仅因为愈发贵了,更因为收效甚微,以至于停办的呼声逐年高涨。2020年,借着疫情,学校就把这一活动停办了。
但是今年,由于疫情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所以高中学生必修的两周企业实习还无法落实,为了防止教育局检查,学校决定暂时恢复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周,但是为了不给学生造成经济负担,今年的活动全部都在校内进行,所有费用由学校开支。
© www.berufsorientierung-nrw.de
那么为什么这个职业规划周看起来还挺重要呢?
十年前,北威州作为德国第一个在中学推广职业生涯规划的州,提出了两个口号“Kein Abschluss ohne Anschluss(毕业即就业)”和“Kein Kind zurücklassen(一个都不能少)”。在这十年里,北威州教育局为这两个口号的实现,一共投入了九千万欧元,做了很多漂亮的网页,也开展了一些活动。据说,到目前为止,全州初二年级的学生一共有五百万人次受到了惠及,明确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这两个口号如今已被北威州教育局强制要求贯彻在中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而且会随时检查。甚至如果学生将来职业规划出了问题,也可以以此为由状告学校没有履行义务。
具体内容包括:所有学科的教学内容都要根据有利于今后职业生涯的原则进行调整,比如汉语课就要加一个主题:到中国去工作和学习;十年级结束前必须要求所有学生进行两周的实习;每个学校都必须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对初中学生以及高中的学生提供至少一次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谈话;组织相关的和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活动等。
© www.gymnasium-essen-ueberruhr.de
其实,不要看教育局天天宣传这个项目如何如何覆盖全州,如何如何成功等等,做为一线的老师,能看到的却是里面很多的无奈和无语。
首先,两周的实习,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在八年级或九年级完成,有的要求在十年级完成。结束以后还要写实习报告。问题是,两周的时间能实习什么呢?有关系的学生会找大公司去“实习”,而有的学生就是去面包店或餐馆打两周的工,以便交差。
其次,学校专门安排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本身每周就要教25.5个课时的课,进行职业生涯谈话完全是额外的工作。有的学校可能会给老师每周减免1到2个课时,但是有的学校不减免。这就造成了这种谈话本身就是应付性质的。
以前,笔者就听不同学校的很多学生反映谈了和没谈一样。因为有时候,这些老师可能人生中连简历都没有写过,研究生一毕业就参加教师培训和第二次国家考试,然后就进入学校,根本不需要写简历。也有的老师,自己本身就害怕参与社会竞争,所以才走稳妥路线,当老师,抱个铁饭碗。所以,很难想象,这样的职业生涯培训能有什么效果。
笔者也见过有的学校是请校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来学校和学生一对一地咨询。但是,每个学生十五分钟,连学生和他们的兴趣都不知道,又能咨询出什么呢?
以前在私立学校时,笔者见过有钱人家里都是把孩子送去私人机构进行测试,然后给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但是这样一次的测试少则几百欧元,动辄上 千欧元,有几个家庭能承受得起?
更多的现实则是,德国学校的高中毕业考试逐年放水,分数虚高,成片的都是毕业成绩1.0的学生。造成了很多学生的盲目自信,全部都要去学习能赚大钱的医学和法律。结果,每年都能听说很多这样的学生,在学了一年以后就学不下去而转学或退学的故事。
第三,像这种高二停课一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周的学校也不在少数。但是一个年级一般八九十人,有时上百人。为了方便统筹和兼顾平衡,实际上是不可能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参加的推介会和活动的,只能统一安排和分配,往往很难真正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比如,笔者昨天负责值班的一个关于银行职业培训的推介会,二十一个参加的学生中,只有三个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而且,这些推介会往往都是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每场计划两个小时,结果大多在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就结束了,然后学生就没事了,到处游荡等待着参加下一场活动。
说到这里,忽然感觉藏在青岛下水道油纸包里的德国倒是没有见到,反而见到了一地鸡毛。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
编辑:陈惠兰
审核:俞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