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的南非裔专栏作家Farhad Manjoo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年前写的一篇小文竟然躺枪德国高中毕业考试。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疫情推迟了九天的2021年北威州高中毕业考于上周五拉开帷幕,第一门就是英语科。
© Olaf Ziegler / FUNKE Foto Services
德国高中的课程分为进阶课和基础课,而每种英语课的毕业考试题目有三套可以供学生自选,所以一共有六套题。
无论哪种课程,其试题都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篇英语材料,需要概括、分析和评论。第二部分是一篇德语材料,需要进行总结性转译。
进阶课的考试时间为270分钟,基础课为240分钟。考生在拿到题目后,可以有30分钟时间从三套题里选择一套进行作答,允许使用单语或双语词典。
正常情况下,每年英语课只有两套题可以选,今年由于疫情,北威州教育局放水,多提供了一套可选试题。
《纽约时报》的这篇节选就是今年其中一套的英语材料分析题。作者于2020年2月在其专栏里发文批评了美国加州的独栋独户住宅的政策。
© Oliver Mengedoht / FUNKE Foto Services
当天的第一场英语科考试,北威州大约有九万名高中毕业生参考。考试结束后数小时,在该专栏作家的社交帐号Instagram下面就开始不断地有评论出现,几小时后达到了六千多条,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来自德国北威州。
该专栏作家其实根本不知道他的文章被选入毕业考,而且也不可能知道。但是学生们的吐槽点就在于他在文章里的用词。这些词汇其实很多只有英语母语者才会使用,二语学习者往往很难get到这些词或短语背后的点。
有的学生吐槽说:你的文章直接让我考了个寂寞,谢谢啊!
还有的学生留言说:那谁,你能不能用些字典里有的词啊!
还有的直接写道:老铁,从现在起你禁止进入北威州!
当然,评论里也有很多是为专栏作家抱不平的。
有的说,现在的年轻人自己不行还怪别人,真为德国的下一代摇头。
也有的说,要怪就怪教育局没有把你们教好。
还有的说,明明有三套题可以选,没有人逼你啊!
© Oliver Berg/dpa
虽然大部分的评论都是用德语写的,但是《纽约时报》的这个专栏作家还是耐心地回答了一些学生的评论。他甚至把自己文章中大家集中吐槽的一些词汇或者短语翻译出来给德国学生,还解释了这些词汇在文章里的用法和作用。他甚至告诉大家,其实课堂上的很多文章分析和鉴赏都被过度解读了。
难怪后来有人留言说,谢谢你理解我们,能不能请你跟我们老师证明一下,我对你文章的解读是正确的。
还有别的州的考友写道,太遗憾了,我们州考的文章是席勒的《西班牙王子唐·卡洛斯》,可是席勒没有社交帐号可以让我们吐槽啊。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到了:晚安的“晚”点明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色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出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出了鲁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