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德国中学有巴伐利亚、梅前、萨尔等五个州开设经济或类经济学课程,再加上最新的北威州,一共六个州的学校都要求初中和/或高中需要传授经济学知识和技能。
上述有的州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在中学里把这类课程固定下来了。北威州则是反反复复地折腾了几次,每换一届政府就设立经济课或者取消上一届政府设立的课程。去年开始,这一届政府又开始要求高级文理中学在初中和高中新开一门经济与政治的学科。今年则是把这一规定推广到综合中学和实科中学等其它学校形式中去。
具体规定是,高级文理中学初中四年时间里,地理、历史、社会,还有经济与政治这四门课程一共需要开设23个课时,比原来的18个课时有所增加。但是具体哪门课上多少个课时,由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来安排,只是这三年里,新开设的这门经济与政治课不得少于8个课时。
© klett-mint.de/wirtschaft-als-schulfach-einem-fach-auf-der-spur
如果已经有学校在初中最后两年开设了经济学的选修课,那么这类课程需要重新规划和调整,在保证至少一门三外和计算机选修课的前提下,可以提供一些跨专业的联合课程,比如:经济与地理,经济与历史等等。
而在综合中学,文科类课程由原来的历史、地理和政治三门课改为历史、地理,以及经济与政治这三门,初中四年的总课时也要比原来的18个小时有所增加,具体增加多少,由各个学校自行决定。
在此基础上,还取消了原来混合有经济、科技和家政内容的劳技类必修课,改成科技和家政两门单独的必修课程。
© silkewerzinger.de/category/work/silkewerzinger-diezeit52-chancen
按北威州教育局的设想,不管哪类学校,经济课的内容都应该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加比重。但是,无论是教师协会,还是大学或者是教师培训中心在过去的一年里都不断地批评这一决定。而原本计划于今年暑假前进行课程推广一周年的评估也由于疫情被搁置了。现在新学年已经过去三个月了,这种批评声音反而没有减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师资。
教师协会批评说,新设立的经济与政治课程无非是新瓶装旧酒,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而已,以前的社会学课程该怎么上还会怎么上,具体经济和政治类的比重完全是老师自己掌握,而绝大多数老师都没有经济学的背景,所以根本不可能提供有质量的教学。
与此同时,各个大学也在批评,主要是因为师范类的教学大纲本身就安排得很紧凑,而且很多内容也压缩得很严重,如果现在再在社会学的师范教学大纲里加上经济学的内容,会大大增加学习量。而且即使是增加这些经济学的内容,也不可能像完整的企业管理或经济类专业一样进行教学,顶多就是多开一门经济学导论而已,至于这对以后的学校教学能起到什么用,估计大学也管不了了。
另外,教师培训中心是开设经济类课程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一方面,他们承担着师资培训和第二次国家考试的任务,另一方面,他们没有符合的经济学学课带头人。现有的社会学学科带头人也都不会有多少经济学的功底,所以在课程设立和实施的过程中根本就不可能靠谱。
© bdvb.de
目前,德国正经历着第二波疫情和第二次停摆,各个学校里很多老师都生病不来上课或者需要在家里隔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冲淡了新设立的经济与政治课程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显示出的短板。很多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因为疫情都还来不及对这门新课程有所反映,让我们期待疫情过后各方的反馈吧。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