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教师短缺背景、现状及未来趋势
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和贝塔斯曼基金会的研究均指出,德国中小学教师短缺且短缺状况可能持续至2030年。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
(1)出生率上升和移民导致入学适龄儿童数量增加。联邦统计局称,德国自2012年起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2018年新生儿数量达787523名。近80万儿童将在2024年入学,然而至2024年缺少足够的师范毕业生来满足小学教师岗位需求。
(2)职业学校和初中面临现任教师退休和缺少后备力量的挑战。2019年43%的初中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将在未来10年达到退休年龄。
(3)师范类学生中断学业比例高。2021年初,梅前州教育部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罗斯托克大学师范生中断学业的比例为67%,格莱夫斯瓦尔德大学师范生中断学业的比例更是髙达 83%。
(4)德国优质全日制学校的建设和疫情条件下小班制的实施加剧教师短缺。2019/20学年全德共有18948所小学和初中(占学校总数的70.8%)提供全日制学习,348.28万名小学和初中生(占学生总数47.9%)选择就读全日制学校。
各州教师短缺情况存在差异,德国东部联邦州,包括勃兰登堡州、梅前州、萨安州、图林根州和柏林的部分地区情况最为严重。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师供求关系也存在差异。根据2020年 12月10日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决议对各州教师供需的预测分析,小学教师短缺状态将持续至2024年(2020—2024年年均短缺2032名),2025—2030年情况将有所缓解(其中,2025年短缺50名,2026—2030年年均富余2238名)。而贝塔斯曼基金会研究指出,2025年小学教师的缺口至少为26000名。初中教师人数只能满足73%的教职需求。文理中学教师供大于求的情况突出,2020—2030年供求比为122.9%,年均超出教师需求量近2200人。2020—2030年职业学校年均新教职申请者约2900名,而教师需求量近3900 名,因此也将供不应求。2020—2030年特教教师能平均满足86.8%的需求,年均缺少教师约500名。实践课程教师的供需预计将维持平衡。各州对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需求差异较大,教师短缺尤其严重的学科为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合称为MINT学科)。
二、德国教师入职路径
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师范类专业学生数量及毕业生人数自2015年起呈下降趋势。各州近年来致力于吸引非师范专业人才(即所谓的转行入职者和特殊入职者)进入教师队伍。2018年全德新任教师中特殊入职者的占比创新高,达到13.3%,约为2013年(2.4%)的6倍。德国教师入职路径主要有四种。
(一)师范专业本科。就读师范专业是典型的、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推荐的教师入职路径。这类学生在进入高校时就已确立投身教育的职业目标,修业过程中须完成包含教学法、实践课程等在内的教师职业特定的学习内容。目前在绝大多数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获得教育学士和教育硕士学位,但也有巴伐利亚州、梅前州、萨克森州等部分州保留了传统的国家资格考试培养模式。
部分联邦州制定特殊措施,支持通过转行培训来解决某类学校缺少教师后备人才的问题:特定教师类型和特定学校类别的师范专业毕业生可在接受与最初确定的教学岗位不同的职前培训后入职。这意味着,原来选择文理中学或初中教学岗位的师范毕业生可在完成小学职前培训后进入小学任教。目前有巴伐利亚州和巴登州提供此类转行机会。
(二)硕士阶段转学师范专业。获得学士文凭后攻读包含教育科学和教学法科目的教育学硕士。这种教师培养模式下通常存在应用科学大学(可提供工程类专业学位课程教育)与设有师范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提供教育学硕士学位课程)的合作。在16所提供这种教师培养模式的高校中,有11所针对职业学校教师,且基本仅存在于工业技术领域。
当前少数高校还在规划另一种形式,即以双元制模式完成硕士教育和实习。柏林工业大学、弗伦斯堡大学和罗斯托克大学均有类似计划,慕尼黑工业大学面向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工业技术专业已实行这种模式。双元制的实施缩短了修业时间,工程类的转专业者可以更快捷地进入学校任职。普通师范专业尚未引入这种形式。
(三)获得专业学位后在职前培训/实习阶段接受师范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已获得专业学位的申请者要进入职前培训,须已完成两门教学科目的专业学习,如数学和德语语言文学,在实践培训阶段获得教学技能。通常这类转行者只有在现岗位无足够师范毕业生申请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职前培训位置。在MINT等教师紧缺的专业或者小学教师招聘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转行者的职前培训和实习与师范专业见习教师期限相同。转行者的见习资格由各州每学年审定一次。
(四)非师范专业毕业且无需见习的特殊入职者。除第三种形式的转行者,在部分州还存在逐渐增多的所谓特殊入职者或者直接入职者。这类人群既非毕业于师范专业,也未完成实习,而是在获得专业学位后直接进入教师职业。通常这类入职者只掌握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缺乏教学方法培训。这类教师一般只能在前三类入职申请者不足的情况下在特定学科有限期地任职。
三、各州和高校多渠道吸引教师后备力量
(一)各州的宣传与调控措施
调查问卷显示,自2015年起越来越多的州加大力度对师范专业进行公开宣传。2015年16个州中尚有5个州(勃兰登堡州、巴伐利亚州、巴登州、黑森州和萨尔州)未采取宣传措施,2020 年只剩两个州(勃兰登堡州和萨尔州)。这表明,全德各州均在争取教师后备力量,希望短期吸引转行入职者和特殊入职者,长期吸引师范专业毕业生。宣传措施主要是面向教师紧缺的MINT学科、职教专业以及小学。此外,九个州教师招募计划的重点是特教教师、转行者及特殊入职者。
(二)高校的招生策略
在58所受访高校中,有36所高校表示通过招生措施吸引特定目标群体选择师范专业。与各州的宣传措施相似,多数高校将吸引学生选择MINT学科作为这类措施的重点,其次是对职业学校教职感兴趣的学生。部分高校与州及学校主管机构联合制定了吸引师范类学生的战略。
四、挑战
(一)教师从业要求及对个人适应性的反思并非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强制性内容。师范专业学生一方面要获得教授两门课程的能力,还需掌握教育学知识,这给其学业安排带来极大挑战。教学法和教育学领域的个性化培养几乎不可能。仅有半数高校规定实习阶段需对个人的适应情况进行反思评估。虽然不少高校建议或要求完成在线自我评价,但这远远不够。全面的外部评价通常在职前培训阶段才会出现。
(二)当前特殊的教师入职路径不畅。转行者和特殊入职者是弥补教师需求的短期应急措施。德国科学赞助者协会与麦肯锡公司联合发布的2017/18高校教育报告显示,随着计算机科学类课程的增加,至少额外需要4000名计算机学科的教师,但计算机科学的注册学生中仅1.6%选择师范专业。当前在MINT学科以及工业技术专业方向,对教职感兴趣的人通常面临同一个障碍,即必须选修第二门专业课程。依据规定,短缺学科的转行入职者须修完两门教学相关的课程后才能进入职前培训,这可能导致教师后备人才的流失。
(三)进入和转入师范专业的机会太少。学生须在入学之前或者入学之初选择师范专业,并确定两个专业作为未来教授的课程。新生入学时认识能力有限,对教师职业的了解主要基于自身在校学习经历,通常不具备其未经历过的其他教育环境或学校类别的相关实践经验。因此许多高中毕业生选择了针对文理中学的师范专业,造成这类学校师资供大于求。虽然通过特殊路径实现教师职业目标的机会增多,但在不同的教育和职业节点进入或转入师范教育仍然是困难的。
(四)对小学教师与特教教师的长期高需求与过少的学习位置相矛盾。贝塔斯曼基金会预测小学教师将长期大量短缺。然而超过三分之二的小学师范专业对招生名额设限,无法为所有申请人提供学习位置;特教教师也遇到类似问题。超过一半的师范生入学受限。例如,2019/20冬季学期,柏林的432 个学习位置有2910人申请,这意味着只有近15%的申请者可如愿就读。
(五)高校在教师和特殊入职者的继续教育和进修中参与度过低。特殊入职者的教师职业继续教育通常不是在高校,而是通过州属机构或者研修班与学校的合作进行,高校一般在补修与第二门授课科目相关的专业课程时发挥作用,即高校当前仅参与未受过师范教育的特殊入职者的继续教育,现任教师在高校参加职业进修的机会非常少。通过继续教育实现任职学校类别转换也是非常困难的。
五、德国增加和优化教师后备力量的建议
(一)推行未来职业远景介绍和职业适应性反思。须向后备教师充分介绍教师职业构成及自身未来发展途径。师范类学生应能得到个性化培养的机会并在实习中继续发展个人特长,从而提高教师候选人的多样性,这对学校和学生都是有益的。须实行强制性的自我反思和学业关键节点(例如实习阶段、学士与硕士的过渡、硕士与职前培训的过渡)的资质评议,以形成对教师职业远景和适应性的清晰认识。
(二)创造更多、更灵活的入职机会。2020年一项公开研究表明,转行者在职前培训的教学法等关键科目上的表现不逊于师范毕业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候选人内在的动力和良好的性格适应性比获得师范专业规定的教育、教学法知识更重要。因而应为转行者创造更多机会。现行规则下,转行者须修完第二门授课科目的专业课程才能进入职前培训,这可能会打击部分高素质人群从事教师职业的积极性。除了师范专业,应建立另一种培养模式,允许学生首先获得以专业学科教育为目标的学士学位,然后通过专门的教育学硕士课程,获得进入教师职前培训的机会。
(三)更具战略性和导向性地吸纳教师后备力量。大部分州在过去四年制定了吸引高中毕业生选择师范专业的宣传计划。同时通过适应需求的学习、继续教育以及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更高效地吸引紧缺领域的转行入职者。
(四)适应需求,增加学习位置。据估算,未来5—7年内小学和特教教师的需求仍将高居不下,因此应进一步扩大此类师范生的招生规模。例如,拜仁州与雷根斯堡大学新建了一所致力于培养特教教师的学校。学习位置的增加取决于高校的人力配备,高校扩容增编应首先考虑教师需求量大的区域。
(五)高校系统融入转行者职前培训和特殊入职者继续教育。为防止拓宽教师入职路径过程中教师职业水准的下降,应重新思考两个教育阶段的划分。例如,延长转行者的职前培训期,以丰富其教育学理论知识。这需要与提供师范教育的高校开展合作。未接受职前师范教育的特殊入职者,应当通过在高校进行的继续教育,科学系统地弥补自身资质不足,为获得可靠的教师任职前景奠定基础。以萨克森州为代表,部分地区已建立和推行全面科学的继续教育模式,特殊入职者可系统地在职补修第二授课科目的专业课程。
资料来源:
由驻德使馆教育处供稿
参考资料
1.Lehrereinstellungsbedarf und -angebot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20 - 2030. Zusammengefasste Modellrechnungen der Länder [EB/OL]. STATISTISCHE VERÖFFENTLICHUNGEN DER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Dokumentation Nr.
226 - Dezember 2020. (2020-12-10) [2021-09-05]. https://www.kmk.org/fileadmin/Dateien/pdf/Statistik/Dokumentationen/Dok_226_Bericht_L EB_LEA _2020.pdf.
2.Flexible Wege ins Lehramt?! - Qualifizierung für einen Beruf im Wandel. Eine Sonderpublikation aus demProjekt »Monitor Lehrerbildung« [EB/OL]. [2021-09-04]. https://2020.monitor-lehrerbildung.de/export/sites/default/.content/Downloads/Downloads_Fl exibleWege/Monitor-Lehrerbildung_Broschuere_Flexible-Wege-ins-Lehramt.pdf.
编辑:陈惠兰
审核:俞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