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德建交45周年,访谈录《忆海拾英》中德文双语版于2017年金秋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有对两国合作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界人士的访谈实录共20篇,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为该书作序。
2014年,中德两国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中德关系的三大支柱是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我们公众号也将以这三大支柱为主线,连载本书内容,向读者展现中德建交45周年来,奋战在各个领域的人士如何投身建设良好的中德关系。
本期刊载书中对第一位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的华人打击乐演奏家李飚的访谈 —— 《李飚与德国的不解之缘》。
初夏5月,灯火辉煌的国家大剧院正在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打击乐大师李飚的精彩表演气场十足。他站在一艘高扬着风帆的大船上,舞动的鼓槌上下翻飞,打出一派扬帆远行、乘风破浪的精神气。演出之前的排练特别紧张,但他还是抽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李飚是世界音乐舞台上为数不多的打击乐艺术家,是第一位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的华人打击乐演奏家,是在世界顶级音乐学院教授打击乐的华人教授。留学德国,使他实现了音乐天才的各种奇思妙想,给他的人生带来诸多变化。
记者:您什么时候开始对德国感兴趣,为什么在俄罗斯学习之后恰恰选择了德国作为您再留学的目的地?
李飚:1988年我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作为中国第一位公派打击乐学生到当时的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93年我参加了匈牙利国家打击乐大赛,没想到一举夺冠。夺冠后我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又进一步萌生了深造的想法。德国悠久的文化和音乐传统,让我一直把它作为梦寐以求的学习国度。
我1982年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音乐的时候,每天都要听大量的德国音乐。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伟大作曲家的作品让我从儿时起就对这个国家充满浓厚的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我的德国之行。在苏联参加一次比赛后,一位陌生的先生递给我一张纸条,问我是否有兴趣到德国学习。之后他给我寄来各种表格,很快我就拿到了德国国家文化交流基金会的最高奖学金,来到了慕尼黑国立音乐学院。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先生是时任德国外长金克尔先生的秘书。德国是古典音乐的中心,有各种机会来实现音乐天才的奇思妙想。一到德国,我就觉得,我来对了!
记者:您就读过德国艺术大学,您对德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哪些比较深刻的感触?
李飚:德国的教育比较完善和先进,与国内不同的是在保持传统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基础训练和合作意识,对于古典音乐来讲,德国有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我本人在德国求学和任教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典音乐教育的内涵和魅力。它是严谨的、唯美的、深刻的,是音乐艺术领域的“最高境界”。同时德国大学有着宽松的音乐教育形式。
比如我一边在大师班深造,还一边举行一些小型演出。有时我5点起床,开车往返2000公里去演出,还要自己搭卸舞台。虽然辛苦,但这段求学的经历很幸福,因为我一直在做我想做的事,一直在音乐的氛围中紧紧抓住机会。如果没有当时那些锻炼,今天的很多演出也许就无法完成。
记者:您在德国学习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克服的?
李飚:我很幸运,在注重基础教育的俄罗斯打好根基,又去了德国发展。刚学好俄语的我又一头扎进德语学习中。语言是开始在德国上学时最大的困难,为此我是下了大功夫的,用专业学德语同学的标准来训练和要求自己,使自己逐步掌握了这门语言。音乐是一种世界的语言,但要想学好德国的古典音乐,必须学好德语。用德语去思维,去理解德国音乐和歌剧与不懂德语效果完全不同。
李飚在2016年新年音乐会上指挥德国勃兰登堡交响乐团
记者:德国留学对您的艺术生涯有什么影响?
李飚:在德国的学习对我在打击乐领域的发展意义非凡,同时我也学习到许多音乐以外的东西,比如德国人的严谨、诚实、礼貌等优秀品质。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对我音乐生涯最具影响的是中国人勤奋好学,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人为人的谦让与德国人的严谨认真相结合的作用力。今天我在柏林音乐学院教授古典音乐的时候,指导德国和外国学生学习德国音乐的时候,我还是经常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记者:您是第一位在世界顶级音乐学府担任教打击乐的华人教授,您是怎么征服苛刻的德国人的?
李飚:一个音乐家被世界认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特别是一个有着东方面孔的音乐家,要通过不断地举行音乐会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我早在2003年就已经考取了教授职位,但直到2006年我才得以正式走马上任。如果我是一个德国人,会很轻松地拿到这个位置。但我是一个中国人,德国人没想到一个中国人会去德国最好的音乐学院教授他们的孩子古典音乐,所以德方足足考虑了三年才定下此事。
李飚与葡萄牙古本江交响乐团一同演出
2017年5月李飚在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演出
我是历史上第一位外国打击乐家被柏林爱乐乐团邀请在西蒙 · 拉特指挥下演奏打击乐重奏作品。我同许多交响乐团、室内乐团有过成功的合作和巡回演出,如: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汉堡交响乐团、莫斯科交响乐团、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保加利亚国家交响乐团、维尔兹堡交响乐团、布拉格交响乐团等。我还多次在德国电视二台暨全欧洲最有影响的古典音乐专栏“重视古典音乐”中演奏打击乐协奏曲,并为欧洲许多大型广播电台录制打击乐独奏作品。在过去的29年中,我前后在近100个德国大小城市,在几乎所有德国音乐厅、著名的艺术节上进行过表演。
欧洲媒体对李飚的表演好评如潮。德国《慕尼黑日报》称他像魔术师一样将音乐变成神话。“不可超越的光彩”是《奥地利皇冠报》对李飚打击乐的评价。中德建交45年来,一批像李飚这样的华人音乐大师在德国音乐舞台上大放异彩。
(采访、翻译:柴野、李越)
李飚:1969年10月生于中国南京,五岁开始学习音乐。1982年进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打击乐。1988年毕业时,作为中国第一位公派打击乐学生到当时的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95年,获德国国家文化基金会奖学金来到德国,在慕尼黑国立音乐学院莎德罗教授指导下完成大师文凭。
资料来源:
资深媒体人柴野先生主编的《忆海拾英·中德建交45周年访谈录》一书,由德国柏林禧利旅行社赞助出版。
我们在此特别感谢德国柏林禧利旅行社和柴野先生授权“中德人文交流”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