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欧天然气合作项目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停工1年后,近日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方上周表示,已完成德国段管道铺设。然而,特朗普政府随后表示,将给北溪-2号项目“致命一击”。不过,俄欧也强势表态,称绝不退让。随着美国政府的换届,美欧俄三方围绕这一项目的博弈又将走向何方?
天然气“大动脉”牵动三方
北溪-2号管道是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通往德国的天然气管道,作为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一条“大动脉”,北溪-2号对俄罗斯、德国乃至欧洲都十分重要。
对于俄罗斯而言,北溪-2号建成后,其对德国及欧盟的天然气出口将大增,俄天然气在欧的市场份额也将大幅提升;对欧盟而言,2019年,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占其进口总量的38%左右,若北溪-2号建成,欧洲的能源消耗便可得到极大保障。
北溪-2号对俄欧无疑是一个“双赢”的项目,但对美国来说,它几乎算得上是“眼中钉”。一方面,俄罗斯天然气对欧出口增大,将挤压美天然气在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俄罗斯与德国在能源贸易上的“强强联合”,将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这或许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基于上述考量,美国千方百计阻止北溪-2号的完工。
“美国制裁确实给北溪-2建设带来压力,但仅可能减缓施工速度,管道最终仍将建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乾说,“美国的制裁措施是逐步收紧的,目前暂无法判断美国新政府将继续采取哪些制裁措施。未来俄欧美三方可能进行更多讨价还价,结果有待观察。”
俄欧选择“硬刚”美国
然而,尽管美国屡次“使绊子”,俄罗斯和欧洲仍然不愿意放弃。
去年12月28日,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表示,美国若试图采取手段阻止项目施工,俄罗斯将以某种办法作出调整,但施工不会因此停止。
德国的态度与俄罗斯颇为相似。同日,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说:“如果我们今后做任何事都得按华盛顿希望的方式,那不必谈欧洲(国家)主权了。”俄欧双方颇有“硬刚”的意味。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俞宙明介绍,北溪-2关乎德国能源安全,德国势必以强硬立场反对美国制裁。美国总统特朗普任期内奉行“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政策,欧洲摆脱美国能源依赖的意愿愈发强烈。
俞宙明认为,北溪-2号项目关乎欧洲能源“命脉”,欧洲被迫承受美国制裁是有底线的。近期欧洲在对外关系上的表现已给美国释放了明确的信号:欧洲对同美国恢复关系并不抱较大希望,未来遭美国制裁也未必“笑脸相迎”。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认为,北溪-2不仅关乎欧洲的能源利益,也事关德国的国家荣誉。“一个以德国为主导、将对欧洲整体能源结构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被迫中止,是对德国的严重羞辱,德国国际地位将会受到影响。可以预计,只要默克尔仍在任,就不会轻易退让。”
美或倾向于“台下”解决
在因美国制裁而沉寂1年后,北溪-2号选择在去年12月底重启动工,并非巧合。有分析称,欧洲希望借助美国总统换届加速俄欧能源合作,抢占空间重启北溪-2号项目。
事实上,近期美国同欧洲在北溪-2问题上的磋商意愿有所增强。美国2021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对北溪-2的制裁条目中显示,美方需在制裁企业前“事先知会相关政府”。
袁征认为,美国在新制裁法案中“知会相关政府”的表述可能是向欧洲保证,同欧洲国家领导人达成“台面”下的认同而不是公开“叫板”。
袁征指出,美国下一届政府的执政团队展现出同欧洲恢复关系的倾向,但美欧、美俄关系已难有回旋余地。一方面,欧洲对俄罗斯能源存在“硬需求”,在俄欧关系上不会轻易作出让步;另一方面,美俄关系近年来持续恶化,美国两党对俄态度倾向性明显:共和党采取现实主义立场打压俄罗斯意愿强烈;民主党内,美国新政府候选的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则强调将美国价值理念融入到对外政策中。在这种环境下,美国新政府改善美俄关系难度也很大。
资料来源:
南方日报,2021年1月4日,
《特朗普政府计划给俄欧天然气项目“致命一击” 北溪-2号能否顶住美国“气管严”》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泠汐
策划:彭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