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回顾2020:德国政治的三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1-01-17浏览次数:270

“抗疫”“欧盟”以及“后默克尔时代”,是盘点德国政治的三个关键词。德国被视作欧洲国家“抗疫典范”,作为欧盟“主心骨”,德国带领欧盟展现“战略自主”新面貌。而展望2021年,抗疫与大选将是德国政治的主旋律。

回顾2020,展望2021,“抗疫”“欧盟”以及“后默克尔时代”,是盘点德国政治的三个关键词。


2020年,在默克尔带领下,德国成为西方抗疫中的“优等生”,但疫情仍然给德国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


德国被视作欧洲国家“抗疫典范”。德国“抗疫”思路清晰,始终力图在控制疫情与保证经济运转间维持平衡。德国政府也凭借着其坚持科学至上,加强政策执行,充分与民众沟通等做法,利用好其医疗资源优势,较好控制了第一波疫情。绝大多数德国民众认可政府工作,执政党支持率攀升。而根据去年11月份民调显示,默克尔支持率达到了74%,是2015年难民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但随着2020年底欧洲“第二波疫情”的袭来,以及病毒“变异”的未知情况,德国重新加强管制措施,经济复苏进程也被迫打断,仍然面临一定不确定性。


尽管应对得力,由于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供需两侧的巨大冲击,作为“贸易国家”的德国经济仍面临巨大冲击。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初步数据,2020年,德国商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出现了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跌,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下滑5%,为连续10年经济增长后首次陷入衰退,也是战后以来第二大跌幅。自默克尔上任后始终保持增加的就业人数亦戛然而止。德国政府还自2011年以来首次出现财政预算赤字。唯一的好消息是,上述数字的下滑程度较原预期均更为乐观。未来德国还需积极采取措施恢复经济。


德国在欧洲政策上实现“自我突破”,对内为欧盟团结、复苏打好基础,对外带领欧盟彰显“战略自主”,成为2020年德国政治外交的一大亮点。


德国凸显欧盟“主心骨”角色。在疫情暴发后,德国调整其对欧政策,并借2020年下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之机,推进“共同让欧洲再次强大”各项举措。尽管在抗疫初期作出“限制口罩出口”的错误决定,但德国迅速调整。通过向其他成员国提供医疗用品及器械、派遣空军接治重症病人,推进欧盟防疫政策、医疗用品采购、疫苗研发到接种等全方面协调,德国领导欧洲共同抗疫。疫后经济复苏方面,德法共同提议设立欧洲复苏计划并推动其落地,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重大事件。为此,德国不惜突破财政纪律“红线”,展现出德国对德与欧洲利益一致性的全新认知。此外,德国还将危机管理与未来转型紧密捆绑,推动欧盟沿着绿色新政与数字转型的大方向扎实前进。


德国带领欧盟展现“战略自主”新面貌。德、欧不惧特朗普压力,力拒赴美参加G7峰会要求,坚持推进与俄罗斯“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在拜登胜选后,率先发布《全球变局中的新跨大西洋议程》,主动塑造欧美关系。在对俄关系中,德、欧一方面坚定维护“北溪二号”项目,商讨疫苗合作,另一方面借纳瓦利内事件对俄发难,展现主动、灵活姿态。德、欧坚持对华关系“多面”发展,既顶住美方及反对派压力,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建立中欧绿色和数字高级别对话机制,表现出其务实、合作一面,也对中国内部事务横加指责,暴露其意识形态上的顽固面。此外,德国还带领欧盟在多边抗疫中积极发挥作用。

© doctima.de

2021年,抗疫与大选将是德国政治的主旋律。德国将在9月份迎来大选,此前在多个州还将迎来地区选举。默克尔已多次重申不再参选的背景下,德国势必迎来新领导人。抗疫与大选如何交织互动,德国将由谁带领,并将以怎样的姿态进入“后默克尔时代”,将是年度德国政治最大的看点。


疫情为德国“后默克尔时代”元年增加变数。1月16日,默克尔所在政党,也是德国最大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下称“基民盟”)以视频方式召开党代会,选举出新党首阿明·拉舍特。若在以往,拉舍特很可能将作为基民盟推出的德国总理候选人参加九月份大选,并担任下一任联邦总理,然而疫情的不断“搅局”也使得基民盟党内争斗及未来选举迷雾重重。未来半年多,主要候选人的抗疫表现,德国经济社会从疫情的恢复情况,都将影响选情。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德国新领导人将不复拥有默克尔在德国乃至全欧的政治威望。大选之后,缺少了默克尔作为居中协调的稳定器以及一锤定音的领导者,德国以及欧洲政治面临调整乃至出现波动。对于刚习惯“领导欧洲”的德国,以及刚走上“战略自主”之路的欧洲而言,默克尔的“退场”在全球究竟意味着什么,也需要更长的时间观察。当然,在卸任之前,默克尔能否抓住上半年的“窗口期”发挥其影响力,为德国以及欧洲外交留下新的遗产,亦将是看点。


资料来源:大众网,作者 胡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2020年1月17日,原文来自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