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里尔克:豹 |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发布时间:2021-04-21浏览次数:24

歌德,一个伟大的名字,德意志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他不仅对德国和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遥远的东方文学也投之以高度的兴趣与关注。借歌德晚年创作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之名,我们随同岩子老师一起走进“远方有诗”中德时刻,一同去唤醒沉睡在心底深处最纯粹最古老的诗意,那是一个民族的血液里流淌不断的审美积淀与呼唤,那是在历经了仕途和情感风雨的洗礼之后,心的回归,生命的回归。


豹——于巴黎植物园

 

作者: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翻译:岩子

 

它的目光被那没完没了的栏杆

累得疲倦不堪,什么也不再收受,

仿佛它们多得成千上万,

成千上万之后一片乌有。
  

它踩着柔而刚劲的步履

于逼仄的圈中游弋,

宛若力量环圆心而舞,

萦绕着麻木的大志。
  

偶或,瞳孔的帷帘悄然开启——

遂有一幅图像跟进,

穿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消止于内心。

 

Maler im Jardin des Plantes, 1902

 


Der Panther

Im Jardin des Plantes, Paris

 

SeinBlick ist vom Vorübergehn der Stäbe
 so müd geworden, daß er nichts mehr hält.
 Ihm ist, als ob es tausend Stäbe gäbe
 und hinter tausend Stäben keine Welt.

 Der weiche Gang geschmeidig starker Schritte,
 der sich im allerkleinsten Kreise dreht,
 ist wie ein Tanz von Kraft um eine Mitte,
 in der betäubt ein großer Wille steht.

 Nur manchmal schiebt der Vorhang der Pupille
 sich lautlos auf –. Dann geht ein Bild hinein,
 geht durch der Glieder angespannte Stille –
 und hört im Herzen auf zu sein.


 

译者说诗:

 

 《豹》被认为是里尔克最著名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共三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将一只走投无路,逆来顺受,壮志未酬心不死的笼中豹,及其自生理层面至精神层面的万般无奈和痛苦接受,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一节,诗人从眼神入手,“疲倦不堪”,“什么也不再收受”,寥寥数笔便把这只原本属于大草原、大森林,而现在却身不由己,不得不在人设的牢笼里打发终日的猎豹,那种心灰意懒到绝望之至的境态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出来。Stäbe(栏杆)一词,以复数的形式在该小节内反复出现了3次,加之单调严整的五步抑扬格,以及贯穿始终,几乎察觉不出变化的交叉型韵脚,使得那一行行犹似一道道栏杆的诗句显得格外拖曳,格外漫长,笼外的世界格外的虚无,格外的遥不可及。教人尤为垂头丧气的是,它自知无法摆脱。

 

第二节,诗人的笔触由眼神移向步容,失去自由的豹,只能在逼仄的空间里没完没了地兜圈子。但,虽说是阶下囚,昔日的雄风依然,浑身上下依然一股掩饰不住的霸气:“踩着柔而刚劲的步履,宛若力量环圆心而舞”,“萦绕着麻木的大志”。在此,诗人独具匠心,将这只豹环绕而行的“圈”(Kreise)和“圆心”(Mitte)妥妥地安排在诗之正中,(见第2节的第2句和第3句,亦即全诗的第6句和第7句),构成了一个既有定点,亦有旋转的语言圈,与囚豹同步,相应成趣。

 

第三节,诗人又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豹的眼睛,这一次是近距离特写:“偶或,瞳孔的帷帘悄然开启”:尽管看不见一线自由的希望,但它还是止不住梦想,止不住狩猎的冲动:“遂有一幅图像跟进”——一幅怎样的图像呢?一只鸟?一条狗?抑或其他?本能告诉它,去奔跑,去爬树,去捕猎,但是……,不可动摇的现实又使得它不得不将自己的欲望泯灭于心中。

 

最后,还有一处不能不提及的妙笔是,该诗以代词“sein”(它的)开头,以系动词“sein”(是;存在)而结束,首尾衔接,一个有形的“牢笼”由此被量身定制而成。赞叹不已,里尔克过人的诗才和巧夺天工的设计,只可惜,在翻译中难以顾及,不得不丢失。





关于诗人: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20世纪重要的德语诗人和作家。生于布拉格,卒于瑞士,一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1890年代前期开始诗歌创作并出版诗集,诗作具有感伤的抒情风格。进入20世纪后受罗丹等的影响,逐渐形成新的艺术见解,诗歌也开始转向对客观经验的冷峻抒写。晚年则更多通过诗歌表达对宇宙与生命的存在之思。主要作品有《图像集》《时辰之书》《杜伊诺哀歌》《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以及《马尔特手记》等。



作者简介:


岩子,曾为大学教师。80年代出版了第一本译作。90年代留学德国。21世纪走向写作。国内外已出版译著或合集十余部,其中有唐诗德译《轻听花落》。

 

【本专栏译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对侵权行为,作者将保留以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