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之际,DAAD留德校友公众号为大家推出杰出女性校友特刊,本期我们采访了刘京辉博士,一起了解刘博士为国际教育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
姓名:刘京辉
现居住地:北京
履历:曾任教育部外事司副处长;
曾任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曾任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曾任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
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海外留学居住地:海德堡及柏林
专业方向:日耳曼语言文学,教育学博士
DAAD资助情况:1977-1979年获得DAAD资助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德语语言文学。
您是如何关注到DAAD的?
1976年3月,我在当时的北京外语学院附属中学毕业后,与同学们一道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赴北京清河公社清河大队“插队”,即务农。同年下半年突然有一天队里的领导通知我,说教育部需要从我们学德语的同学当中遴选一人作为其成员赴德国留学,并且回国后继续留在教育部工作。我很惊喜这样的机会竟然落在了自己的身上。1977年上半年经过两个月的行前集训,包括赴陕西延安、山西大寨参观学习后,我于当年6月飞赴德国(先在位于Blaubeuren的歌德学院,后在海德堡大学)开启了我长达三年的留学生活。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之后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待着我。因为直到到了德国以后,我才了解了DAAD,并知悉自己获得了DAAD奖学金。幸运真是接踵而至!
刚到德国时,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情况?哪些生活习惯或者观念是您希望一直保持的?
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 换位思考,即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对外交流中,运用跨文化思维处理事情。通过歌德、席勒、贝多芬、莎士比亚等名人的作品,我感受到了文学和艺术的魅力与吸引力。刚到德国的时候,给我最大的触动或者说让我不适应的,除了德语本身外就是文化的差异。德国发达的城市和多元化的生活,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我了解过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德国的生活对我的个人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我的性格、态度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对此我可以想到几个关键词,比如认真、守时、坚定,以及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还有培养环保意识。饮食上,我也发自内心地喜欢吃带有“酸味”的黑面包、煎土豆片、巧克力,喝咖啡等等。
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您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交流。您的个人国外生活经历对您有什么启发?
在国外的时候,我意识到中外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和青年教师应该出国。不管是出国学习一个学期、实习、培训,还是某种形式的交流年,亦或是获得大学学位。这也是我在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工作近10年的时间里,始终积极通过各种项目促进和持续推动中外学生交流的原因之一。
在读博士期间,我重点研究了德国的职业教育,发现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觉醒的催化剂。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制定、教师的招聘、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的实施等整个过程都与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根据需求进行设计。这些知识对我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的工作特别有帮助,该中心最初是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和运作的。此外,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参与了20多个中德职业教育和技工院校领域合作项目在中国的实施;参与了中国与8个以上国家(包括德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的人文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并且为我在其中所做的贡献感到自豪;此外,我还曾担任赫尔辛基大学和柏林大学的国际顾问。回首往事,重温过去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期间踏过的足迹,回想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的阶段,感觉很好。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CAFSA)理事长,您能介绍一下学会主要是做什么的吗?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成立于1998年12月,是经教育部批准,由从事中国留学生管理的专家、学者、教师及有关方面组建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学会定期出版学术期刊《留学生管理研究》,每年编撰 留学中国 年度报告,组织各种专题研讨会,开展科学研究。此外,学会每年举办留学生 留学中国 主题系列活动,如留学生博士论坛、留学生临床医学大赛等。
今后,学会可能会与德国校友会共同举办论坛和活动,促进德国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使中国学生从其海外经历中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您对他们有哪些建议?
从1977年出国留学到后来的工作,40多年的经历告诉我,中外交流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因为这样可以使人们走出狭隘思维,丰富思想,完善天性,克服差异。在我看来,今天的年轻一代,无论是客观条件,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打开了相互之间知识的无边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还是你们的表达能力、沟通方式和增长的知识结构,都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一代。我衷心希望青年一代充分利用你们的智慧和条件,加强国内外交流,分享经验,化解分歧,求同存异,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福祉贡献力量。
亲爱的刘博士,非常感谢您的鼓励。也祝愿您一切顺利。作为DAAD,我们很高兴听到您对交流活动赋予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料来源:
微信公众号: DAAD留德校友平台,2021年3月8日,
《留德校友回忆录 | 专访刘京辉博士 —— 杰出女性校友特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