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年一样,在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前夕,2018年的德国图书奖10月8日晚在德国法兰克福揭晓。
英格尔·玛丽亚·马尔克(Inger-Maria Mahlke)的小说《群岛》(Archipel)获此殊荣。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从现代一直追溯到1919年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特内里费岛(Teneriffa)上,故事的中心是三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的遭遇。家庭史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融为了一体。该小说最令评委称道的一点是作者对当时复杂历史细节的精到语言描述。
英格尔·玛丽亚·马尔克
(Inger-Maria Mahlke)
《群岛》(Archipel)
德国图书奖从前一年10月到本年度9月出版的德语书籍中遴选。今年共有约200部作品入围。评委会初选出20部作品,再从中挑选出6部作品进入最后的评选,最终再从中选出最佳作品。
德国图书奖从前一年10月到本年度9月出版的德语书籍中遴选。今年共有约200部作品入围。评委会初选出20部作品,再从中挑选出6部作品进入最后的评选,最终再从中选出最佳作品。今年入选的6部作品为:玛丽亚·塞西莉亚·巴贝塔(María Cecilia Barbetta)(女)《照亮这暗夜》(Nachtleuchten),马克西姆·比勒(Maxim Biller) 《六只箱子》(Sechs Koffer),妮诺·哈拉季什维利(Nino Haratischwili) (女)《猫与将军》(Die Katze und der General),英格尔·玛丽亚·马尔克 (Inger-Maria Mahlke)(女)《群岛》(Archipel),苏珊娜·霍克尔 (Susanne Röckel) (女)《鸟神》(Der Vogelgott),施特凡·托莫(中文名“施益坚”) (Stephan Thome) 《蛮夷的上帝》(Gott der Barbaren)。
六部入选作品一览
1
《照亮这暗夜》
(Nachtleuchten)
2
《六只箱子》
(Sechs Koffer)
3
《猫与将军》
(Die Katze und der General)
4
《群岛》
(Archipel)
5
《鸟神》
(Der Vogelgott)
6
《蛮夷的上帝》
(Gott der Barbaren)
比较特别的是,上述六位作家中有五位都有跨文化背景:
玛丽亚·塞西莉亚·巴贝塔(María Cecilia Barbetta)出生于阿根廷,她在阿根廷的中学和大学都学习德语,1996年获得奖学金到德国上学,2000年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德国作为西班牙语教师和自由作家工作。
马克西姆·比勒(Maxim Biller)出生于捷克的布拉格,父母是俄罗斯犹太人,他在10岁时随父母移民到联邦德国,现为职业作家和专栏作家。
妮诺·哈拉季什维利(Nino Haratischwili)1983年出生于格鲁吉亚,2003年才来到德国汉堡学习戏剧编导,现为戏剧导演、剧作家、小说家。
苏珊娜·霍克尔 (Susanne Röckel)虽然是德国本土作家,但她曾长期生活在国外,同时也是位英语、法语翻译;她也曾在上海生活过一年,任德语教师。
施特凡·托莫 (Stephan Thome)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汉学;从2005年至2011年,他在中国台湾学习,主要研究20世纪的儒家哲学。
今年这6部作品的内容都和沉重的历史有关。正如评委所言,今年德语文学的口号正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名言:
过去并未死亡,过去甚至还没有成为过去。
英格尔·玛丽亚·马尔克称自己获奖很幸运,她获得了2.5万欧元的奖金,其他进入最后评选的5位作家也各获得了2500欧元的奖金。
值得一提的是施特凡·托莫 (Stephan Thome)的入围小说《蛮夷的上帝》。该小说以19世纪的中国太平天国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德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希望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却陷入了战争漩涡中的故事。
资料来源:2018年10月,作者 :焦海龙,任职于中国驻法兰克福领馆教育组,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参考资料:
https://www.hessenschau.de/kultur/buchmesse/buecher-autoren/deutscher-buchpreis-fuer-inger-maria-mahlke,2018-buchpreis-verleihung-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