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海拾英》——为中德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发布时间:2018-11-04浏览次数:364

为纪念中德建交45周年,访谈录《忆海拾英》中德文双语版于2017年金秋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有对两国合作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界人士的访谈实录共20篇,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为该书作序。

2014年,中德两国确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定位,为新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确定了方向。中德关系的三大支柱是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我们公众号也将以这三大支柱为主线,连载本书内容,向读者展现中德建交45周年来,奋战在各个领域的人士如何投身建设良好的中德关系。

本期刊载书中由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为本书忆海拾英所作的 —— 序言


史明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序言

2017年必然将作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载入中国和德国关系的史册。中德于1972 年10 月11日建交,至今已经走过了45个春秋。


2017年必然将作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载入中国和德国关系的史册。中德于1972 年10 月11日建交,至今已经走过了45个春秋。回首45年,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德两国今昔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成为全球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德国从分裂实现统一,跃居欧洲综合实力最强的欧盟核心大国。中国和德国分处亚欧大陆两端,跨越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政治信任不断加深,经贸合作渐次深入,民意基础日益巩固,两国关系如今已经走在中欧关系的前列,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


赴任那年,恰逢中德建交40周年。


45年前,我进入外交部,那时还不到18岁,很快被派到原民主德国学习。从那时起,我先后在德国生活、工作逾27载,亲身经历了德国统一,也直接参与了中德关系的发展。闲暇时光,45年间我所目睹和经历的重大外交事件,时常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在脑海中。特别是我担任驻德国大使五年来,中德关系进入发展速度最快、合作领域最广、基础最牢的历史最好时期,留下了许多值得记录和书写的珍贵历史。


在使馆举行的国庆暨建交40周年招待会上高朋满座,致力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各界友人济济一堂,场面热烈。时任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先生专程来馆出席。听了我的致辞之后,他撇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热情洋溢地即兴讲了起来,最后还振臂高呼“中德友谊万岁”。这样的话从这位一向矜持的德国政治家口中说出,着实令在场的来宾惊讶不已。五年来,在中德两国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战略运筹下,双边关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了崭新的局面。2014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先后访德,中德关系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进入了提质升级的新阶段。中德已经建立的对话合作机制已有80个,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建立的两国高级别财经对话、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高级别安全对话和人文交流机制。今年,习主席和李总理将再次接踵访德,这在我对外关系史上极为罕见,充分体现了中德关系的高水平和在两国各自对外政策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中德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世界动荡多变,不确定和不可预测因素陡然增多。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局势中,中国和德国成为两支最可预期、最为稳定的政治力量,各方期待不断上升。两国在推动全球治理、维护多边机制、力主自由贸易、坚持气变承诺等方面持有共同立场和主张。同时,两国先后接棒G20峰会主席国,协调立场,相互支持,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虽然中德政经制度不同,文化差异巨大,经贸摩擦也时有出现,但双方利益日益融合,合作潜力巨大,前景长期向好。


本书缘由


作为驻德国大使,能够参与其中并为中德关系的发展献言献策,为祖国外交事业增砖添瓦,我倍感荣幸和自豪。在建交45周年这值得纪念的时刻,我一直在想能做点什么。


恰巧,柏林禧利公司的陈涛女士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她多次找到我,表示愿为中德建交45周年做贡献,希望我能提出有益的建议。在与许多朋友、同事商量后,我考虑再三,建议出版一本访谈录,采访中德关系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领域的21名亲历者和参与者,听他们讲述45年间两国交往的大事、好事和趣事。这些人中,有93岁高龄的王殊先生,他曾直接参与中德建交谈判;有前驻德大使梅兆荣,他曾亲历两德统一;有前联邦德国总理施罗德,他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亦是两国合作的大力推动者;也有中国足球国家队第一任外籍教练、大众汽车公司在华建立第一个合资企业的代表,以及西门子公司前总裁等各界人士。这些人中,既有政府高官,也有普通公民,既有商界精英,也有文化名流。我给他们去信表达了我的想法后,得到了所有人迅速和热烈的响应,采访也随之很快开始。特别是施罗德先生在百忙之中,仍抽出时间接受采访,并给予我们宝贵意见,让我深受感动。我也特别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在时间紧、人员少的情况下给予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向各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鸣谢

我还要感谢《光明日报》前驻德记者柴野和李越夫妇,他们主动承担起本书编辑和10位国内嘉宾的采访任务,在短短两个月内奔波各地。感谢在德工作的两位知名媒体人黄霜红和尹广燕女士,没有他们完成对11位德国嘉宾的出色采访,要及时出版本书是不可能的。我还要特别感谢陈涛女士始终关注并向此书提供的资助。借此机会,也感谢我的夫人徐静华负责本书的中德文校定,感谢刘泽思先生(Dr. Matthias Goebel)把中国嘉宾的采访稿翻译成德文。


虽然出版此书的建议是我提出的,但所有的事情都是大家齐心协力完成的。书中内容体现了许许多多投身中德关系发展的有识之士的热情和心血,是对两国交往45载春华秋实的一个注解。我殷切期盼,这本书能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让广大读者,特别是致力于中德合作的各界人士,感受到45年来两国关系的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体会到两国人民的心相近、情相连,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中德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7年6月于柏林

史明德: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资料来源:

资深媒体人 柴野先生主编的《忆海拾英·中德建交45周年访谈录》一书,由德国柏林禧利旅行社赞助出版。

我们在此特别感谢德国柏林禧利旅行社和柴野先生授权“中德人文交流”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