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印”迹 | 德国人懂少女(男)心吗?

发布时间:2018-12-04浏览次数:257

回忆一下自己的少年时光,是读着哪些书度过的呢?


在80、90后还是花季的时代,年轻读者们接触到的是韩流言情的元祖小说(比如《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见证过哈利·波特收到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追过从最早的文学选秀——“新概念作文大赛”出道的韩寒、郭敬明,还后知后觉地经历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元年;如果再往回望一望,可能还有秦文君、曹文轩、杨红樱这些正统儿童文学作者填补过小学高年级时的闲暇时光。


偶然间发现《小时代》竟已有了德语版,虽然只作为电子书发售,但翻译却是正统的汉学学者马海默老师。

图为德语版电子书题图©Bastei Lübbe


德国的少男少女们会读些什么呢?


我很好奇,德国的少男少女们会读些什么呢?为什么德国的儿童绘本和知识类读本被大批引入中国,青少年文学却乏人问津?是它们不适合中国的少年读者吗?


在试图了解德国青春文学的一开始,许多德语和英语概念都会让人一头雾水。随着德语区的读者们越来越多地接受到英语国家流行文化强势冲击,新的关键词不断涌现:

“All-Age”(全年龄)、“New Adult”(新成人)、“Young Adult”(青少文学),又或者是“Coming of Age”(成长文学)和“Crossover”(跨年龄)。

文末附上小辞典,简略说说这些概念。


在2018年公布的一项“青少年与媒体”(Jugend und Medien)主题调研中,12至19岁的德国青少年,尤其是少女们,并不认为阅读纸书已经过时了,她们中超过半数的人都表示“喜欢看书”。这在德国书业各项数据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图表显示德国青少年在被问及对阅读的态度时,表示“我(很)喜欢看书”的比例。数据来源见图上文字,制图:邱瑞晶


从阅读频率来看,校园时代并非“阅读巅峰”,青少年与全体公民阅读频率相比没有太大的落差。


德国人懂少女(男)心吗?


在实习之前,甚至在去德国之前,我就听说过艾瑞纳的那套畅销小说,俗称“宝石三部曲”(Edelstein-Trilogie)。德国几乎所有连锁书店的青少年文学柜台上,都会时不时摆出这套小说,它不仅在出版后的那两年长期霸榜,还被翻拍成电影,甚至实现了向欧美市场的“逆向输出”。 

“宝石三部曲”《Rubinrot》、《Saphirblau》、《Smaragdgrün》德语精装版书影©艾瑞纳出版社(Arena Verlag)

作者凯斯汀·吉尔(Kerstin Gier)写作三十多年,作品主要是青少年小说和女性小说,获得过专门颁发给言情小说作家的DeLiA奖(全称“德语言情小说作家协会奖”)。


《Bersteingold》《琥珀金》

德国读者们自发创作了许多同人作品,其中包括“以假乱真”的第四部《Bersteingold》(琥珀金),就连封面设计也延续了原作的风格,可见他们的热情。



《时空之恋》

简介

“宝石三部曲”中文简体版译作《时空之恋》,副标题分别是“G调的玛瑙红”、“F调的宝石蓝”和“C调的翡翠绿”。小说讲述了少女葛文多玲(Gwendolyn)的成长故事:预言中说,在两个携带时空旅行基因的家族中,将产生12位时空旅行者,他们对应12块宝石,集齐12人的血液样本注入时空仪中,便能启动巨大的力量。而原本只是小透明的葛文多玲出人意料地代替表姐成为了“时空旅行者”,要面对突然降临的责任和成长的烦恼。“中二”气息浓烈的故事设定,加上当时“时空旅行”文学的热潮(第一部出版于2009年),为这部小说创造了热销的先决条件。


“宝石三部曲”中文繁体版《时空恋人》(左一、二、三)及中文简体版《时空之恋》(右一)书影。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作者是地道的德国人,但故事却发生在英国,充满了英伦情调(间或掺杂些法式风情),单论内容几乎找不到任何的“德国”痕迹——这一方面显示出英语国家流行文化的强势影响,另一方面却使这套小说的国际之路走得更加轻松。



“宝石三部曲”日文版《时间旅行者的族谱》书影,封面设计非常良心。图片来自网络


在版权部实习另一件有趣的事,就是能看到同一本书在不同国家以不同的模样呈现出来。中日韩三国均引介了该书:中文繁体版封面不免让人想起发廊广告;简体版也有些简单粗暴——两个版本都想要突出“时空仪”在故事中的作用;日版抓住了小说最“少女心”的要素“变装”,在我看来是译本中最用心的封面设计。


左:“宝石三部曲”日文版《时间旅行者的族谱》精装版第一册书影

右:“宝石三部曲”韩文版《时间旅行少女》第一册书影。

图片均来自网络



小说的电影改编权直接从出版社售出,实习期间又赶上电影上映,意外获得了三部曲的最终篇《Smaragdgrün》观影福利。同事们的年纪(包括我)虽然都已经不再是电影的目标观众,但看到出版社的名字出现在片尾时,还是纷纷鼓起了掌。


“宝石三部曲”电影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吉尔女士也从这套小说开始,成为了德国本土青少年流行文学的一线畅销作家,随后,她改换了出版社,在费舍尔出版社出版社了“茜贝尔三部曲”(Silber Triologie),也同样掀起了一阵热潮。


“梦之书——茜贝尔三部曲”德语精装版书影©费舍尔青少年图书出版社(Fischer Jugendbuch)

在我看来,吉尔女士的确擅长女性或少女向的通俗小说写作,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常常能制造些小桥段让人忍俊不禁;但另一方面,还是会间或出现英语国家流行文学的影子,甚至,我读“梦之书”时甚至怀疑作者是不是看过我们东亚的偶像剧。


以毒舌著称的德国文学评论家丹尼斯·舍克(Denis Scheck)甚至说:“她在新作三部曲的第一部中用的所有套路,早就在J·K·罗琳、斯蒂芬妮·迈耶和‘夜之屋’的母女戏里出现过了。这只是给文学里的‘过期肉’重新贴上新标签而已。”(Alles im Auftaktband ihrer neuen Trilogie ist längst bekannt von J.K. Rowling, Stephanie Meyer und Mutter-und-Tochter-Cast von “House of Night”. Dies ist der Versuch, literarisches Gammelfleisch einfach umzuetikettieren.)老爷子的话说得有些狠,却也正中要害——德国的青少年流行文学(相比其它门类)还缺乏原创性。


不过,就像李敖不待见琼瑶阿姨,要是只想练练德语,或纯粹消遣,梦之书的第一部还是挺适合“少女”读者的。



那么,德国就没有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了吗?

少女(男)心与文青魂能不能兼得呢?

必须有、必须能!(虽然很少)


每次学德语的朋友让我推荐好读的德语小说,我都给他们安利这一本《契克》(Tschick)(中文版译名《公路少年》)。不像歌德、席勒那样遥远,文字幽默却不付钱,作者赫尔多夫(Herrndorf)也是位有才华的创作者(可惜却英年早逝,也因此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本小说是他的代表作,普及率很高,甚至有学校将之列入课外阅读书单,因而也能成为与德国人开心聊天的话题。


《契克》德语原版书影(左)©罗沃尔特出版社(Rowohlt Verlag)、同名电影海报(中)及中文版《公路少年》书影(右)©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在我看来,中文版的封面是不够“酷”的

博客、油管、读者及同人创作社区


另一个能够明显感受的趋势,是阅读类博客、油管频道等平台对青少年文学的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营销方式方面:


德国出版社的Presse Abteilung(大概可以译成媒体宣传部)负责组织作家们的朗诵会、面向公共媒体的新闻发布会、还有针对书店书商的推广活动,而除此之外,与大小博主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他们工作的重头戏。有一定规模的出版社都会定期举办Blogger-Meeting或Blogger-Essen,法兰克福和莱比锡书展上也都有招待会来回馈(或争取)这些博主们的青睐。从去年开始,书展上还会评选优秀的阅读类博客,颁出“Blog Award”。“Influencer Marketing”更是成为图书行业中的一个焦点话题。而由于青年群体对网络媒体的接触更多,以“新成人”文学(NA)和“青少文学”(YA)为主的出版社尤其将这些博主们视为内容营销的重要渠道。


在我们这里,博客已经成了褪去热潮的小众平台,取而代之的是微信和微博;但在德国,这仍是个人读者发表见解、表达喜恶的主要场所。

最近路过连锁书店随手拍的青少年文学柜台,依然有“宝石三部曲”(粉蓝绿三本套装)。在目光所及的其它书中,九成都是英美作家的作品。


那么,问题又来了,德国有晋江、起点和红袖吗?

有,也没有。


德国认知度较高的同人创作平台是FanFiktion.de和Animexx.de,近些年来才渐渐出现原创文学平台,相当一部分是按需印刷、按需出版(Books on demand)网站的延伸。但值得注意的是,自出版(Self-Publishing)在德国的确有发展壮大的趋势(自出版人有了自己的协会、最大的本土读者社区Lovely Books也开出了自出版频道、自出版作品开始登上亚马逊销售榜单),形式上可能与我们的网文不同,但本质却是相同的。碍于篇幅,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也有所谓的网红作家。举个例子:

从阅读分享类Youtuber(订阅用户约7万)和自出版人做起,转型为签约出版社的New Adult小说写手——92年出生的莫娜·卡斯滕(Mona Kasten),如今已是明镜周刊畅销榜的常客。



德国新晋的青春文学写手莫娜·卡斯滕:三部曲小说一度齐齐登上明镜周刊畅销榜前十的位置。

图为2018年第40期美文学类平装本部分榜单。


与同龄的德国朋友们聊起十来岁时读过的书或看过的电影,的确会发现一些交集(而且这些交集往往存在于英语流行文化中);但交集之外的区域更大。在我吐槽他们的女主角“抓马”、话痨而且过分圣母时,他们会吐槽东亚的女主角故作矜持、不够坦率。在上一篇中,我感叹在童书和低幼读物领域,德国书业的分类尤其细致多样;而在这一篇的结尾,我却不得不说,德语青春流行文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网文和自出版的世界,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也的确不及华语圈。

概念小词典

“All-Age”(全年龄):虽然被称为儿童或青少读物,但大人也能乐在其中的图书。举例:《哈利·波特》系列,同样也可以称之为“Crossover”(跨年龄),但在不同语境下,“Crossover”(跨界)也能指某一作品中的特定角色穿越到另一作品中的现象;

“Young Adult”(青少文学):缩写“YA”,主角通常是十几岁的未成年人。举例:《暮光之城》;

“New Adult”(新成人):缩写“NA”,主角通常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刚刚进入职场或大学校园,对异性交往的描写比YA更加露骨。举例:科林•胡佛的《因为深爱,所以放手》(Slammed)

“Coming of Age”(成长文学):注重人生不同阶段成长变化的小说,不只面向青少年读者。举例:《麦田里的守望者》(德语中较为老派的说法是Entwicklungsroman或Bildungsroman,举例: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学徒岁月》);



作者简介

邱瑞晶,中德“印”迹专栏作者,从“圈里人”的角度为大家讲述出版与印刷界的中德趣闻轶事。同济大学德语系毕业后远走德国,在纽伦堡-埃尔朗根大学图书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现于纽伦堡-埃尔朗根孔子学院任图书出版项目助理。攻读硕士期间,分别成为斯图加特克莱特-柯塔出版社(Klett-Cotta Verlag)和维尔茨堡艾瑞纳出版社(Arena Verlag)的第一名中国实习生。既是常常光顾莱比锡、法兰克福及上海书展的出版新人,又是积极围观德国大众电影、电视、纪录片的字幕翻译。


资料来源:由邱瑞晶供稿,文中数据来源于:

boersenblatt.de/Media Control GmbH: Bestsellerliste Jugendbuch.

URL: https://www.boersenblatt.net/bestseller/kinder-undjugendbuch#jugendbuch (letzter Aufruf: 05.02.2018). boersenblatt.de/Media Control GmbH: Bestsellerliste Jugendbuch. 

URL: https://www.boersenblatt.net/bestseller/kinder-undjugendbuch#jugendbuch  (letzter Anruf :05.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