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5月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建立以来,中德两国在教育、文化、媒体、体育、青年等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相互借鉴与经验共享,为收集展示中德人文交流领域近年取得的重要成果,也为了迎接2019年即将召开的第二次机制会议,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特举办首届“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
截止至2018年11月18日24时,我中心共收到来自中德两国96位投稿人(含投稿单位)的271幅摄影作品。经过专家的第一轮筛选,共有30位投稿人(含投稿单位)入围决赛(回顾入围作品)。决赛由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两个环节组成。其中,网络投票环节于2018年11月29日-12月2日在“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共吸引了24654人参与投票。现场专家评审于2018年11月30日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德大楼9楼进行,共有中德人文交流领域专家35人参与了现场评审,同时,主办方向九位中德两国知名、权威的人士发出邀约,组成专业评审委员会以通讯方式完成了最终评审。评审结果新鲜出炉,快来看看获奖名单!
一等奖
张乔楠:
《相遇》
二等奖
1
陈江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房强:
《直把他乡作故乡》
3
拜仁慕尼黑中国:
《访问朋友——有来有往有缘仁》
三等奖
1
何威:
《欢迎上船》
2
黄天宇:
《他乡遇故乡》
3
江林玲:
《温度》
4
宋宇星:
《玛丽安娜——默默无闻的友谊使者》
5
郑朗:
a. 《爱智慧》
b. 《牵引》
c. 《向左才能自由》
d. 《戈多你怎么还不来图书馆自习?》
网络人气奖
房强:《直把他乡作故乡》
入围奖
柴野:《德国人演出京剧红灯记》
陈怡:《小伙伴》
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蜂鸟音乐奖:《伙伴》
同济大学中德学部:《跨文化的聚会》
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国际学生灯笼制作体验》
高伯生:《校外知音》
HABICHT, Detlev:《快乐节拍 · 鼓乐齐鸣》
胡旭东:《京剧版<浮士德>,中德人文交流的典范》
焦海龙:《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的中国<风声>》
江平:《颁发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备案文件》
赖梦洁:《德语桥》
李晓琳:《德国少年和中国武术》
刘涛:《安静的等待,愉快的领奖》
探索新丝路:《街头艺人手下的中德》
潘悦:《受益匪浅》
彭大伟:《造访德国唐人街最后的守望者》
SCHWEIGER, Tiger:《龙鸣狮吼》
杨蓉:《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袁晓平:《师生重逢》
张云刚:《长城和青年》
郑冰玉 & Jörg Dommaschk:《我们的双语婚戒》
专业评审委员会
评委会主席
• 董琦 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主任
评委会成员 (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 陈壮鹰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主任
• 阿福 中德文化交流友人
• 米歇尔·康·阿克曼 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孔子学院总部特聘高级顾问、前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
• 凯茜 “Explore Shanghai Heritage” 创始人
• 李振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
• 娄永琪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院长
• 王建斌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执行主任
• 王小慧 旅德华人,摄影艺术家、作家,著有《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等作品。
鸣谢
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此次摄影大赛的成功举办与活跃在中德之间的广大摄影爱好者及所有热心中德人文交流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密不可分,为此,我中心特向各位表示由衷的感谢。评选和奖励并非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我们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中德人文交流活动当中。期待大家在未来继续关注、支持并参与中德人文交流。
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2018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