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影像 | 芭芭拉 Barbara

发布时间:2018-12-31浏览次数:389

编者按

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于2017年5月成立,并确立了媒体作为机制内涵建设首要合作的五大领域之一。 近年来,中德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中德两国在电影电视纪录片等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电影节,纪录片展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两国均希望通过电影文化影展的形式让输出国观众更好的了解本国的人与事,并在了解中增加互信和合作。“中德人文交流”微信公号特邀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何威开设专栏【中德影像】,每个月为大家解读一部电影,从内行人的角度看中德电影。本文专栏的第九篇,为你解读《芭芭拉》(“Barbara”)。回顾第八篇:布达佩斯之恋 Gloomy Sunda



围绕“德国统一”这一主题,今年已选择了两部全然不同角度的电影【再见列宁】和【窃听者】。由于政治、历史原因,世界上有了很多被分割的国家,如南韩和朝鲜、曾经的东德和西德、南越和北越。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兄弟分离使得他们之间究竟有了多大的差别?再次的统一他们又将面对什么样的误解?而选择这部影片同样也是因为它体现了德国积极寻求客观的理性思考态度。


国家统一是形式,文化统一才是根本,而这后者才能使国家变得真正强大。


这可以被看作是一部爱情影片,但影片涉及的其实不仅仅是情感、还有职责、价值观和对人生的思考,或确切的说,这其实是一部彰显理性思考的影片,因此更需要细细品味。影片的每一幕场景、甚至每句对白都经过了精心提炼,没任何馀赘的篇幅。


故事发生在80年代前东德波罗的海沿岸的某个小城里。女主角芭芭拉(Barbara)是位来自柏林名校的医生,她之所以被贬职到这个小镇并被东德安全部门监视起来是因为她有出逃去西方的倾向。小镇医院的主诊医生安德列(Andre)是该医院的主管,他被小镇安全部门的主管警告要看管住芭芭拉。因此两人的交往是从彼此陌生甚至是敌意开始的。尽管影片中的每位人物一开始便被“标签”了,但随着观众对每位人物的认识、随着影片中这些“标签”人物的彼此交往,不论是影片内的人物还是影片外的观众都逐渐相互过渡到理解与认同的层面,“标签”渐渐淡化。这是因为每位人物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是可被理解与接受的。影片最终引导观众放下“标签”歧见而共同面对全新的世界,这才是这部影片最了不起的地方!


影片中有这么两幕让人尤其印象深刻:男主角安德列在医院里向女主角芭芭拉介绍自己的实验室。男主角说: 这间实验室虽然设在医院里,但却是他个人拥有的;内部仪器是东拼西凑,也不乏西方产品,品牌虽杂,但功能齐全、效果够好。他特别为女主角介绍墙上一幅他非常喜欢的伦勃朗 (Rembrandt)的油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De anatomische les van Dr. Nicolaes Tulp)。他对这幅画的背景介绍别具寓意:“画家应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为他们的行会成员画团体肖像。他虽然把主角杜普教授放在了中间主要的位置,但实际上画家伦勃朗不仅把最强的光线留给了解剖台上躺着的死者身上,而且还故意把他左手的解剖位置画错位了。这一切实际上都是让大家把注意力放在解剖者上,因为他才是画作中真正的受害者。”这场戏的潜台词无疑是在说:我虽然身在东德(医院里),我既有东德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有西方的思想(我的实验室物品两者皆有),但我的思想(实验室)是独立的。我最关注的不是哪种试验用品的品牌(思想)更好些,而是关注试验的结果(制度下的社会),及如何才能治疗好真正的受难者(体制下不幸的受难者)。


芭芭拉确实有偷渡去西德的企图,她跑去国际旅店会她的秘密情人。在情人出外抽烟之际,从隔壁房偷跑进来一个和她有差不多愿望的年轻女孩,原来芭芭拉情人的朋友同样也约会了一位东德女孩,拟将她带去西德。单纯的女孩向芭芭拉讲述了她的梦想。但女孩的出现却让芭芭拉对自己的出逃计划开始有了新的想法。难道逃去西方的目的仅仅是基于追求对物质和享乐的欲望?他们鼓动自己和女孩逃去西德难得是为了拯救我们?


医院来了位跳楼自杀的病人,芭芭拉担心病人可能有隐藏性的颅内出血,于是芭芭拉去找安德列商议为病人施以手术。无意中却发现他在给监视自己的安全部官员的妻子看病,芭芭拉非常愤怒,她严厉质问安德列。但安德列的回答让她深思:做为一位医生,只要对方是病人,眼前的病人便不再有其他身份。而这才是做医生的原则!


为了确诊那位跳楼的病人有隐藏性的颅内出血,故芭芭拉和安德列不断测试病人的颅脑神经系统并轮流看护。所有的颅脑神经系统测试几乎都正常,但直至病人的情人来看望时,才揭示出了一个未被发现的现象:病人的颅脑神经系统虽然正常但却在情感功能的神经部分损坏了,他失去了对情感的感知。


最终,芭芭拉把出逃的机会给了真正需要被拯救的人,而自己则选择了留下。她要向安德列那样寻回属于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去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重建自己的价值观。电影的最后一幕是她回到医院和安德列共同守护在那位脑神经术后的病人身边…。他们仅仅彼此望着对方,因为那一刻无须再多言。


啸朗

导演克利斯蒂安·佩佐尔德(Christian Petzold),曾就读于柏林电视电影学院,被认为是由年轻德国电影人所掀起的独立电影运动“柏林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所执导的《耶拉》一片也曾让尼娜-霍斯斩获柏林影后桂冠。本文电影曾获影片获柏林影展最佳导演银熊奖;德国电影大奖杰出剧情片奖;美国国家评论协会2012年度五大外语电影。代表作品:【过境】/ Transit;【不死鸟】/ Phoenix等。




栏作者

何威,香港著名影评人、纪录片导演,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影视委员会执行主席,香港国际创意与科技总会副会长,中国港台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学术顾问。

联合编剧及演出《明媚时光》;

导演及摄影《猪扒包搭咖啡》,获澳门国际电影及录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奖,《音乐天地/Music from Heaven and Earth》,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奖,《迴响/Music Tour in Austria, Europe》,入围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 

旅游宣传短片《Only you, is my love》,获澳门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短片金奖;

潜水广告短片《flying Blue》;

CCTV9纪录片《跨境儿童》(摄影);

剧情短片《一念上下》(执行製片及编剧),《瑶瑶的阳光》(监製);

创意香港《创意智优计划/CSI》(评审委员会成员),《首部剧情片》评审委员会成员,《创+作 音乐篇》(短片评审委员会成员);

《东方财经》杂志和《紫荆论坛》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