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新冠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乃至全球高校的数字化发挥了推动作用。为防控疫情,德国高校于2020年夏季学期起被迫将教学等活动完全转为数字化形式进行。基于相对充分的技术准备,几乎所有的德国高校在该学期仍能维持正常运转。高校迅速灵活地修补了基础设施的现存漏洞如视频会议软件的问题等,多个联邦州在此期间为加强数字化进程也新增了相应的财政规划。然而由于缺少相应数据,仍难以对2020年夏季学期德国高校数字化趋势的普遍发展情况作出分析。
德国高等教育智库--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CHE)发布的CHECK报告借助现有各项调查的数字、数据和事实,使用快捷的、视觉化为主的方式展示新冠疫情之前和期间德国高校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概况,并结合数据分析指出当下形势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1. 新冠疫情前德国高校学习资源概况
来源: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HRK)-2019高校数据;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高校指南,CHECK:2019高校学科多样性报告
当下德国约有400所高校、超过20000门高校专业供学生选择。其中约一半为基础专业,例如授予学士学位专业。除去哈根函授大学等少数专业远程教育机构,仅有占比为3.5% 的高校拥有纯线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的经验。
2. 新冠疫情前德国高校技术设施情况
来源:数字化教育观察(2017),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2019年度评估报告,数字化高校论坛-基准设定,数字化高校论坛:德国高校数字化教学组织
3. 教学视角下的数字化教学设计
来源:数字化高校论坛:德国高校数字化教学组织
在2020年夏季学期之前,德国高校采用数字化主要目的在于丰富线下教学形式。约三分之一的高校推行所谓的混合教育模式,即在线和面授两种形式的结合。到目前为止,纯粹的在线教学倾向于为特定群体提供,例如在职学生等。
4. 新冠疫情前的数字化教学
(1)传统教育和反向课堂共存
传统教育(konventionelle Lehre)包括常规讲座课、以正向授课方式进行的讨论课等,这类知识传授在大教室或研讨室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研究大多由个人在家中完成。
所谓的反向课堂(inverted Classroom)、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使用的则是相反的授课方式。这种知识传授由个人在家完成,通常伴有多媒体学习设备辅助。而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和提问则在学校讨论课堂上进行。翻转课堂旨在将计算机辅助线上学习和高校线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混合式学习)。
(2)丰富化场景和纯粹在线教育共存
所谓的丰富化场景(Anreicherungsszenario)是指在传统面授教学范围内纳入数字化元素,目的在于活跃气氛,或通过实时调查以及知识问答检验所传授内容的学习效果。
纯粹在线教育(Reine Onlinelehre)完全摒弃了高校面授的形式。知识传授和测试全部都通过数字化渠道进行,例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所谓的“慕课”(MOOCs)。这类互动性在线课程在全球范围内免费向大学生和其他人群开放。
(3)德国大学生定期使用的各种数字媒体占比
定期使用各种数字媒体的大学生比例(2016)(单位:%)
来源:数字化高校论坛:大学生视角下的数字媒体学习
如上图所示,CHE高校排名项目框架下的一项覆盖约280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迄今为止,大学生对数字媒体的使用主要集中于传统数字媒体,例如数字文本、邮件、数字化演示工具等。社交网络、协同工作环境等现代数字化工具则较少使用。
(4)不同学科领域内“数字化全能选手”(Digitale Allrounder)占比差异
CHE高校排名项目(U-Multirank)框架下一项覆盖约280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不同学科大学生对数字媒体的使用程度存在明显区别,“数字化全能选手”(Digitale Allrounder)在不同学科内所占比例有所差异。所谓数字化全能选手”(Digitale Allrounder)是指使用大量传统数字媒体和新型数字媒体,或至少为自己的研究学习使用过这些数字媒体的人。在2016年,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数字化全能选手”占比极大,医学专业则有高于平均数的学生拥有电子化测评(E-Assessment)的经验。
不同专业“数字化多面手”的学生占比(2016)(以%呈现,数据来源:数字化高校论坛:
大学生视角下的数字媒体学习
5. 国际范围内新冠疫情前的数字化教学发展情况
在国际层面上,全球60%的高校将数字化作为其战略计划的组成部分。世界高校多维度排名(U-Multirank)数据表明,新冠疫情开始前全球约有60%的高校将教育数字化作为其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但仅有三分之一提供完全在线课程。提供在线课程的高校一般是专业设置丰富的大型高校以及以教育学、企业管理学、国民经济学等为特色专业的高校。
资料来源:张晓宁、马静涵,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2021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