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和出版物

同观·德国|美国大使的“恐吓信”背后:美俄间又一场较量

发布时间:2019-02-03浏览次数:259

同观•德国

本文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与澎湃新闻国际部合作推出“同观·德国”专栏的第二十八篇:美国驻德国大使居然公开向德国企业发出“恐吓信”,身为外交官为何会做出如此失礼之事?德国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派驻哪个国家的美国大使目前在派驻国是最受孤立的人?答案可能令人惊讶:不是在莫斯科,甚至也不是在委内瑞拉的卡拉卡斯,而是在德国首都柏林。


德国新闻界在2019年1月13日获悉,特朗普派往柏林的大使理查德·格雷内尔(Richard Grenell)月初致信多家参与了“北溪二”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德国企业,明确表达了美国政府对于这一项目的反对态度,以及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的制裁法案和有可能采取的进一步制裁行动,“我代表我的政府请贵公司考虑该项目对欧洲能源安全带来的危险,以及与之相关的名誉的代价和制裁的风险”。


这种外交人员向派驻国发“恐吓信”的行为引发德国朝野一片哗然。


干涉内政的外交官


公然干涉派驻国内政行为符合不符合外交人员的身份暂且不论,人称“小特朗普”的格雷内尔却已经不是“初犯”。作为外交官,他于2018年5月赴柏林履新。在任上第一个工作日,他就通过推特——这一习惯倒是和他的总统保持高度一致——要求与伊朗有商业往来的德国企业“立即结束业务”;6月初他又接受右翼民粹的门户网站Breitbart News采访,声称“要为欧洲的保守派政治家撑腰”——后者马上引发了德国政府的关注,要求格雷内尔大使解释其接受采访意旨何在。


这种毫不掩饰的嚣张态度显然无法为他赢得更多的友谊,《明镜》周刊称他为“引人注目的鹰派”,前德国驻美国大使沃尔夫冈·伊辛格尔(Wolfgang Ischinger)回敬他一堂推特课程:“德国人愿意倾听,但是对发号施令十分厌恶。” 德国政坛的左翼人士更是难以掩饰对于这位大使的愤怒,前社会民主党主席、总理候选人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毫不客气地称格雷内尔的举止形如“右翼极端的殖民军官”,左翼党联邦议院党团主席萨拉·瓦根克奈希特(Sahra Wagenknecht)要求美国撤换大使。


祸起“北溪二”


特朗普政府出于自身能源出口和地缘政治考虑,对于德国政府从2018年开始建设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直接进口天然气的“北溪二”管道持极度批评的态度,而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疑虑和无法继续收取天然气过境费等经济利益考虑等因素,导致“北溪二”注定无法如默克尔所说仅仅是一个“经济项目”。美国驻欧盟大使戈登·桑德兰(Gordon Sondland)去年11月向欧盟施加了极大的压力:特朗普总统有手段“终止这个项目”,“我们还没有使用所有的工具,来真正地破坏或停止这个项目。”


“北溪-2”项目 资料图


这么看来,格雷内尔大使落款1月3日的“恐吓信”仅仅是美国试图破坏俄罗斯和欧洲之间联系的又一明证而已。只不过直白如格雷内尔者倒也罕见。他在信中开门见山,称“北溪二”破坏了欧洲能源安全多元化的努力,对美国的欧洲盟友和伙伴——欧盟的东欧成员国、“很多西欧政府”、加拿大等——造成“严肃的地缘政治后果”,而“这些伙伴同我们一样担心俄罗斯日益增长的攻击性行为,尤其是莫斯科利用能源作为政治和经济杠杆。”参加“北溪二”建设的公司“就是在积极破坏乌克兰和欧洲的安全”。


美国的这种看法显然并不符合寻求稳定能源来源的德国的利益,也和德国传统上对前苏联和俄罗斯的认知很不一样:前苏联在冷战中也未曾把能源作为对德国的战略勒索武器。


德国的“冷处理”


德国政府是如何评判和回应美国大使的行为的呢?


格雷内尔并没有把写给德国企业的信秘而不宣,他甚至还就此接受了德国《贸易报》的采访。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Heiko Maas)虽然请他不要干涉保护欧洲能源安全的“经济项目”,但是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抗议措施如召见大使等。德国政府发言人就此仅仅在14日评论道:联邦政府早已知道美国政府对天然气管道项目持批评态度,“不过反过来,美国政府也知道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态度”,“我看不出有什么新情况”。


德国政府如此冷处理格雷内尔的挑衅,一来是对于美国大使不守外交礼仪的“非建制派”举止有着清醒的认识,二来也是坚持在经济领域处理有关“北溪二”讨论的一贯立场。德国外交部发言人称,回应这封信是收到信的“企业的事情”,经济部的发言人称“企业很清楚情况如何”。


德国联盟党联邦议院党团外交发言人约尔根·哈特(Jürgen Hardt)的表态颇具代表性:威胁德国企业意味着“在跨大西洋关系中令人不可接受地单方面采取了新的、不客气的腔调”。这也表明,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正与传统的欧洲盟国渐行渐远。


作者简介

胡春春,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1989-2003年先后求学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与人文科学学院近现代德语文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德意志文化、公共外交和中德文化交流。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2019年2月2日,责任编辑:朱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