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德 | 润物细无声的人文交流:中国哥哥与德国弟弟的“相遇”

发布时间:2019-01-29浏览次数:248

编者

自2017年5月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建立以来,中德两国在教育、文化、媒体、体育、青年等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相互借鉴与经验共享,为收集展示中德人文交流领域近年取得的重要成果,也为了迎接2019年即将召开的第二次机制会议,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特举办首届“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


“光影中德”系列故事

主题为“以镜头光影,展现中德人文交流”的首届“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活跃在中德之间的广大摄影爱好者及所有热心中德人文交流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征稿期间,我中心共收到来自中德两国96位投稿人(含投稿单位)的271幅摄影作品。而每一幅(组)作品都隐藏着或激情澎湃或深刻感人或温暖坚定或泪水欢颜的 “光影中德”故事,让他们一起跟随着摄影人的镜头与文字,探寻光影之瞬的心声。


接下来,一起欣赏,“光影中德”系列故事第1篇。


“以镜头光影,展现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


一等奖


作者:张乔楠

参赛作品:《相遇》

河南“哥哥”在柏林遇见了德国“弟弟”。哥哥严肃而大方,一手搭在弟弟肩上,弟弟古灵精怪,神态里有着掩饰不住的羞与喜。相仿的年纪,迥异的性格,滑稽的举动,中德文化交流的背后,总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刻。

——2016.9.11 德国 柏林


“光影中德”系列故事

—— 第1篇


张乔楠《相遇》


两年前的第四届柏林中国文化节上,河南文化团为中德民众带来了少林寺功夫表演,随团来到德国首都的还有杂技团、泥塑和剪纸艺术家。活动就在海里希-克罗伊茨教堂进行,这是一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教堂。前来观看演出、欣赏艺术文化展品的当地民众约有50人。


河南少林寺的表演很精彩,演出后许多观众请求合影。仍然清晰地记得,有人把照片中的德国小男孩拉到了少林寺小演员身边。这个“少林小子”姓高,当时还不到6岁,是整个河南文化团年纪最小的。德国小男孩Leon比小高矮了半个头,被拉过来合影时有些胆怯,有些害羞。


河南“哥哥”很是大方,主动把德国“弟弟”拉到身边,把右臂搭在了他肩上,左手作揖,一脸正经状准备合照。能和会功夫的“大哥哥”合影,Leon有些兴奋,羞得双手放在背后不敢动作,又惊喜得面对镜头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两个人年纪相仿,性格却迥异,被定格的瞬间,不仅有他们滑稽的形成对比的举动,还有旁观民众的哄堂一笑。


在提交给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首届“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的作品说明中,我加了一句:中德文化交流的背后,总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刻。我给这张照片命名为“相遇”。这是河南小高与柏林Leon的相遇,这也是两种文化的相遇。


也许在这场规模不大的表演活动过后,有二十多个德国家庭才了解到,原来在河南有那么多的民办武术学校,在一个城市有近十万名学生专门学习武术。这些少年已经习武数年,未来从学校毕业,可能有的人会继续演绎生涯,有的人会去到部队里当一名特警,有的人去当保安,有的人成为武术和体育教练。德国家长们一边观看演出,可能还一边摸摸自己孩子的脸庞,他们清楚,都是年纪相仿的孩童,每个人却在走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也许在这场演出过后,德国小男孩的心里会埋下一颗种子。可能他会想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去中国的少林寺看一看;可能多年以后,他重新再接触到“少林”“武术”这样的信息,仍会自然而然想到中国。但经过这些年或多或少的知识积累,他也知道,“少林”和“武术”只是中国千面万面其中之一。


也许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人文交流,大多以你我所无法知晓的方式和进程在发生影响。所谓润物细无声。


整个文化节为期三周,主办方并非中德两国官方,而是一家柏林当地的民间协会——柏林竹苑德中文化交流促进会。文化节规模不算大,规格也不算高,类似的文化活动也较难成为舆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却是这样的活动真正给了两国民众拉近距离、增进了解的机会。


在这张照片参选摄影大赛的过程中,有位陌生的朋友给主办方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发了个信。这位朋友想表达的大意是惊喜于看到这张照片,当时觉得表演精彩,小男孩也喜欢,就鼓励他上前合影,小男孩Leon是她的邻居,Leon的爷爷曾在中国担任文化参赞,在中国生活多年。


看到这段话的一刻,内心难言无触动。一张小小的照片,竟能引起千里之外陌生朋友的共鸣;而作为照片的拍摄者,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瞬间背后,还有更多我未曾了解的故事细节。中德人文交流的魅力,应是如此。


附两幅参赛遗珠

作品一:

聚焦 | 张乔楠

2018年9月14日,德国 杜塞尔多夫

随着中德人文交流日渐深入,中国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德国当地民众的生活里。2018年9月14日,杜塞尔多夫市政厅广场的中国日活动上,杜塞尔多夫市长盖泽尔(左)与杜伊斯堡市长林克(右)被精彩文化表演所吸引。


作品二:

同心 | 张乔楠

2015.6.21,萨尔茨曼外国语学校

第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大区决赛上,参赛的哥哥、后来夺冠的德国少年马克在弹钢琴,父亲在一旁打节拍。但舞台上唱着中文歌的妹妹才是焦点。在德国孩子学汉语的道路上,我们看见了家庭的温情。


—— 张乔楠

法兰克福,2019年1月


资料来源:图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