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第四届德国中国电影节在杜塞尔多夫隆重开幕。《阿拉姜色》《第一次的离别》《冥王星时刻》《大师兄》《悲伤逆流成河》《幸福马上来》《星溪的三次奇遇》《漫游》《老阿姨》《片警宝音》《秋田》《宝贝儿》《捉迷藏》《透析》等14部影片来到德国。来自全德各地的电影爱好者约270人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总领事冯海阳(左四)、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盖泽尔(左五)、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张晓贝(右四)与参会电影人合影。
其中,《宝贝儿》《透析》《捉迷藏》作为“向大师致敬”单元作品在电影节期间展映,导演刘杰也出席开幕式并担任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另外11部电影参与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演员等各类奖项的角逐,其中不乏《第一次的离别》《漫游》等尚未公映的电影,供广大影迷一睹为快。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总领事冯海阳、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盖泽尔出席并为活动致辞。
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盖泽尔与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张晓贝交谈
开幕式上,主办方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张晓贝表示,中国导演王小帅的新片《地久天长》在刚刚结束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夺得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中国电影越来越受到德国电影界的肯定和当地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走进德国,拥有了更好的氛围。4年来,德国中国电影节为当地华人和德国朋友呈献了几十部富有现实主义色彩和人文主义情怀的中国电影佳作,“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把电影节办下去,而且要办得越来越好,争取把它打造成为中德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增进中德两国的了解,深化两国的友谊,作出自己的贡献。”
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张晓贝致辞
总领事冯海阳表示,今年,电影节第四次带着十余部中国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来到德国,通过电影这一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集中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脉搏。相信此次活动不仅将有助于德国民众再次近距离感知、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也将为旅居异国的中国人带来慰藉乡愁之机。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总领事冯海阳致辞
他说:“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作为中德人文交流高地之一,北威州、杜塞尔多夫市与中国人文交流日益频密,对促进双方互鉴共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杜塞尔多夫市政府一直为德国中国电影节的举办提供了大力支持,盖泽尔市长今年更是亲自出席开幕活动,这反映出杜塞尔多夫市对推动对华人文交流的强烈意愿,也折射出中德文化领域交流合作蕴藏着巨大潜力。”
开幕式现场响起掌声
市长盖泽尔说,很高兴看到德国中国电影节四度来到杜塞尔多夫,并把开幕式放到了这里。“正如冯总领事所说,如果一个活动举办了三次那就已成为传统,我们很乐意把这种传统发扬光大。”杜塞尔多夫每年举办各种与中国相关的活动,相信通过举办德国中国电影节,中德友谊会在杜塞尔多夫得到进一步加深。“我今天刚刚听说,中国电影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印度宝莱坞和美国好莱坞,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工业。希望杜塞尔多夫的观众能领略来自最大电影工业之国的作品之精彩。”
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盖泽尔致辞
杜塞尔多夫市市长盖泽尔在开幕式上抱起一名华人孩子,导演刘杰面对镜头喜笑颜开
知名导演、编剧、摄影师、制片人刘杰,曾任费米纳勒女性电影节、Viper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评委的安娜特·布豪尔何教授(Prof. Dr. Annette Brauerhoch),戏剧、电影、媒体研究资深专家伊沃·雷策(Prof. Dr. Ivo Ritzer),电影节主办方之一海汇润和国际影业总裁蔡妮,资深选片人、影评人、制片人吴觉人等7名中德评委,组成第四届德国中国电影节评委会,为电影节决定各类奖项归属,评选结果将在2月24日于法兰克福公布。
评委会主席刘杰导演在开幕式上介绍评委会成员
评委会其余成员
评委会主席刘杰表示很高兴在2019年包豪斯诞生100周年之际来到德国,本届电影节所选影片中,有90%来自年轻导演,90%以上反映中国现实,这有助于德国观众了解中国,增加中德文化的交融与理解。
多部电影的导演、编剧或发行方代表来到德国,在电影展映后同德国影迷进行面对面交流。作为“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一,德国中国电影节为影迷深入理解中国电影内涵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资料来源:欧洲时报德国版,转载于微信公众号道德经 ,2019年2月21日
https://mp.weixin.qq.com/s/MQELk4M-O0fEVj7jEuX8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