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德 | 缘起“虎口”- 照片“受益匪浅”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2-22浏览次数:212

编者

自2017年5月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建立以来,中德两国在教育、文化、媒体、体育、青年等人文交流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相互借鉴与经验共享,为收集展示中德人文交流领域近年取得的重要成果,也为了迎接2019年即将召开的第二次机制会议,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特举办首届“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


“光影中德”系列故事

主题为“以镜头光影,展现中德人文交流”的首届“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活跃在中德之间的广大摄影爱好者及所有热心中德人文交流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征稿期间,我中心共收到来自中德两国96位投稿人(含投稿单位)的271幅摄影作品。而每一幅(组)作品都隐藏着或激情澎湃或深刻感人或温暖坚定或泪水欢颜的 “光影中德”故事,让他们一起跟随着摄影人的镜头与文字,探寻光影之瞬的心声。


接下来,一起欣赏,“光影中德”系列故事第5篇。(上期回顾:《茶饭之间,交流不期而至》)


“以镜头光影,展现中德人文交流”摄影大赛

入围奖


作者:潘悦

参赛作品:《受益匪浅》


中国曲艺爱好者李派快板书传人德国小伙儿倪克,在第五届德国中国曲艺周之际向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老师请教,并与姜昆老师交流如何让更多的德国朋友了解相声艺术,感受中国曲艺的魅力。


——2017.11.1 德国 柏林


光影中德

—— 第5篇


倪克 潘悦

《受益匪浅》


好多中国朋友听说我喜欢曲艺,都会满脸不可置信地进行各种天马行空的猜测。有的问我是不是因为喜欢某个谐星才爱上了曲艺,有的问我是不是想出名成为第二个大山,还有的当场断定我的脑回路清奇。每每这样,我都会无比认真地告诉他们,我之所以这么喜欢中国曲艺,那是因为我上辈子组团去了北京天桥一日游,打那儿起,冥冥之中就对曲艺念念不忘了。这当然只是玩笑话。其实,我也认真问过我自己,为什么对曲艺“芳心暗许”,想来想去,我觉得首先是曲艺形式丰富有趣,其次是语言精雕细琢,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作品都会为我打开数扇门窗,让我有机会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中国社会,探索中国文化。


不“打”不相识


我和中国曲艺虽缘起马三立老先生的一段单口相声,但真正走近并走进曲艺世界还是快板书牵的红线。打快板儿让我有机会进入了清华大学的曲艺队,在那里,我练习快板儿的同时,更加系统地了解了曲艺种类,尤其是对相声这门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打那儿起,渐渐的,我听相声由从前的只求一乐,慢慢开始思考作品的结构和构思,分析包袱的类型和风格。在经典相声中,姜昆老师的《虎口遐想》便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品。在这个作品里,荒诞之中透着真实,真实之中带着荒诞,主人公脑中那些不断涌出的无稽想法,让喜剧效果层层推进,却又不脱离人物性格,完全不失合理性。2017年姜昆老师在春晚舞台上又一次“深陷虎口”,这次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深陷”将当今社会百态在诙谐的节奏自然地呈现了出来,真不愧是佳作。


亲自到虎口“一游”


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竟然也能在老虎洞前“徜徉一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与到了《新虎口遐想》的德文翻译工作中。我兴奋的同时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因为一方面我需要翻译得准确通顺,另一方面还要将相声中的那些基于中文语言特点或是中国社会现象的包袱讲明白,使其也能让德国观众产生共鸣。比如如何翻译自媒体手机直播这种在德国并不普遍的现象,如何让德国观众明白“苍蝇老虎一起打”的政治背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翻译的同时保留其本身的幽默性。解决这些问题绝非易事,为此,我征求了不少中国朋友的意见,也把翻译稿给了一些德国朋友阅读,反复斟酌后虽然定稿,但是心中还是留存着不少问号。


相声“包袱”也可以跨文化?


2017年秋天,在德国中国曲艺周期间,我有幸认识了姜昆老师。姜老师编著的新书中收录了我翻译的《新虎口遐想》的德文版,在聊起这段相声的翻译时,我跟姜老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和困惑。我觉得,中国人和德国人的文化背景差距相当大,在此基础之上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相距甚远,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现象这些曲艺作品的创作土壤也是千差万别。这样的前提下就连普通的沟通和交流都可能遇到一些障碍,更别说让人捧腹大笑了。


针对我的疑问,姜老师跟我分享了中国曲艺家代表团数年来在世界各地演出的经验。尽管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场场演出中必有不少外国观众,他们有时在没有字幕的帮助下也会忍俊不禁,甚至开怀大笑,抑或是被舞台上的表演所感动。因此,撇开艺术的感染力不谈,虽然社会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但是不管是作品内容还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异中必有同。作为跨文化中间人的我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相同相近之处,由此出发,让原本就可产生的共鸣产生得更加强烈。至于不同之处,这些中国的曲艺作品则正是一个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的契机,在艺术形式的包裹之下,在艺术家情绪的感染之下,这些不同会变得更易于被理解被接受,抑或是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进而尝试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这对于消除人们之间的误会,打破一些文化中的刻板印象或是偏见,从长远看,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和姜老师的交流让我感触颇深,同时也让我充满了动力。通过曲艺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通过国外的艺术作品让中国人了解国外的文化,我,任重而道远。



者简介

Niklas Donath(倪克),籍贯德国图林根州,现就职于墨卡托基金会。李派快板书第四代传人,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武清 · 李润杰杯”快板书大赛非职业组二等奖获得者。


潘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经济史专业博士在读,认证跨文化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