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保罗·策兰:上帝的杯 |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发布时间:2021-07-14浏览次数:274

编者按

歌德,一个伟大的名字,德意志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他不仅对德国和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遥远的东方文学也投之以高度的兴趣与关注。借歌德晚年创作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之名,我们随同岩子老师一起走进“远方有诗” 中德时刻,一同去唤醒沉睡在心底深处最纯粹最古老的诗意,那是一个民族的血液里流淌不断的审美积淀与呼唤,那是在历经了仕途和情感风雨的洗礼之后,心的回归,生命的回归。

  

上帝的杯

 

作者:保罗∙策兰

翻译:岩子

 

在时间的长桌上

觥筹交错,

上帝的杯饮空了瞎的和未瞎的眼睛,

饮空了管家阴影的心,

夜晚空洞的脸颊。

他们是最强悍无比的酒徒:

空同满一般送往口中,

且未有渝溢如你或我。

  

  

© Die Orden der Nacht,  Anselm Kiefer

 

Die Krüge

 

Paul Celan

 

An den langen Tischen der Zeit

zechen die Krüge Gottes.

Sie trinken die Augen der Sehenden leer und die Augen der Blinden,

die Herzen der waltenden Schatten,

die hohle Wange des Abends.

Sie sind die gewaltigsten Zecher:

sie führen das Leere zum Munde wie das Volle

und schäumen nicht über wie du oder ich.

  

  

© Salvador Dali

 

译者说诗:

这首《上帝的杯》写作于1949年,巴黎,是策兰写给他在维也纳“唯一的朋友”和“弟兄”艺术史学家克劳斯∙德穆斯的。

 

“时间的长桌”、“觥筹交错”,将我们带入一场欢宴,让你不由而然地联想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及耶稣遣走犹大后与其余十一个门徒共使的一个酒杯,即那只传说中的圣杯。而策兰的笔下,同时也是这首诗特别叫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在长桌前交杯换盏的不是人,而是“上帝的杯们”(“die Krüge Gottes”,Krüge:杯,复数)。

 

这些狂酌纵饮自我的“上帝的杯”,酒量之大,赛过天,赛过海,怎一个“欲壑难填”和“无底洞”了得:他们“饮空了瞎的和未瞎的眼睛”,饮空了“管家阴影的心”,饮空了“夜晚空洞的脸颊”。知情的和不知情的,活着的和死了的,光明的和黑暗的,连同把控黑暗的管家阴影……,统统不放过,且连半个泡沫星子都未有嗝逆出来,只因他们“是最强悍无比的酒徒”,是“上帝的杯”。

 

人类历史的长河,不知经历过多少惊涛骇浪,生生死死,吞没过多少滔天之罪恶。惨绝人寰的悲剧一场接着一场,不断地上演和重复上演。作为二十世纪Holocaust,对犹太人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的见证人和幸存者,诗人的文字是克制的,隐忍的,愤怒的,控诉的,同时也是困惑的:天理何在?千年易过,罪孽难消!痛饮或沉默,并不意味着宽恕和忘记。

  

  

关于诗人:

  

保罗∙策兰 Paul Celan

 

德语犹太裔诗人(1920-1970),出生于乌克兰境内一个居民一半讲德语,一半讲罗马尼亚语和乌克兰语的多民族多文化城市切尔诺夫策(原属罗马尼亚)。1942年,策兰的父母与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一起被强逐到纳粹集中营,并先后惨死在那里。策兰本人虽幸免于难,但被迫为德国占领军做苦力。二战结束后,策兰仍长期处于一种没有国籍,没有财产的半流亡生活状态,直到1955年才得以入籍法国,正式脱离了“罗马尼亚难民”的身份。那首成笔于1944/45年,后来震动了德语诗坛的“废墟文学”必读——大屠杀文学代表诗作《死亡赋格》,给他带来了接二连三的荣耀:1958年获不莱梅文学奖,1960年获毕希纳文学奖,成之为与歌德、荷尔德林、卡夫卡、里尔克一般令世界瞩目的德语作家和诗人。

 

策兰出版有多部诗集,其诗歌意象深罕,语义晦涩而扑朔迷离,字里行间几乎无不潜伏着诗人难以摆脱的苦难身世,以及精神层面上的无家可归。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囿于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策兰的工作与生活严重失常而不能自理。1970年5月1日,这位《罂粟与回忆》《语言栅栏》《从门槛到门槛》的作者的尸体在距离巴黎大约十公里左右的塞纳河下游被一位垂钓人发现。

  

  

作者简介

  

岩子,曾为大学教师。80年代出版了第一本译作。90年代留学德国。21世纪走向写作。国内外已出版译著或合集十余部,其中有唐诗德译《轻听花落》。

 

【本专栏译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对侵权行为,作者将保留以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编辑:陈惠兰

审校:俞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