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德文化里的“猪”

发布时间:2019-04-04浏览次数:1032

译者言:柏歌德——柏老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汉学,如今是中德翻译领域的专家。这篇文章是柏老在二月份时的一个演讲。原来无论在中国文化还是在德国文化里,猪都有着丰富的形象。德语里关于猪的词汇也是多得惊人。于是,经过柏老的同意,《非严肃德国》作者将演讲稿翻译成了中文与大家分享。


#文化史里的“猪”和“人”

在不同的文化里,人对“猪”的定位不同 。


奥地利生物教授弗兰茨·伍克提茲(Franz Wuketits)在2013年的新布雷姆丛书中写道:


“在人类文化史里,猪的角色是矛盾的。


猪频频出现在神话、传说还有童话里,对某些人来说是“不洁的”,对有些人来说又全身都是宝或被当成能带来运气的吉祥物;


猪是财富、欲望和繁衍的代名词,被当作祭品供奉或是神的化身。


(Freya,弗雷雅,是北欧神话里爱神和生育之神,她还有个名字叫Sau,而Sau是德语里猪的另一个称呼)。


猪启发了一些艺术家的创作,丰富了他们的表达方式;


猪以她的聪明和社会性让人赞叹,但同时也被人无节制地利用。


猪是节省节约的象征,这种形象被用于讽刺画,也在毛绒玩具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石器时代到今天,猪出现在不同的绘画里,适合于明信片封面,在很多儿童书里是主角,出现在很多地区的名字和城徽上,有时也出现在广告中。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s)在小说《动物农场》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给了猪一个政治角色。”



我们对猪的态度是矛盾的。


谁家“有猪”(“Schwein haben”),可以像猪一样舒服(sauwohl),在“幸福中打滚”(Glück suhlen)。


这个说法也许来源于中世纪的竞赛游戏,输了的人会得到一头小猪作为安慰奖。尽管是小猪,也是有价值的,所以猪被看成是幸运物。


但另一方面,没有哪个动物像猪一样背负了这么多的负面形象。如果有人吃饭时掉东西或行为举止不当,会被骂成“乳猪”(Ferkel)。


人们对可爱的小猪还是比较宽容的,但大猪就不行了。


德语里骂人用的richtige Sau(真猪), falsche Sau(假猪), grobes Schwein(粗俗猪), fette Sau(肥猪), grunzendes Schwein(咕噜咕噜叫的猪), stinkende Sau(臭猪), wilde Sau(野猪), geiles Schwein(色猪), gieriges Schwein(贪婪猪), korruptes Schwein(贪污猪), verfressenes Schwein(贪吃猪)等,都可以说是有侮辱性的说法。


还有一个德语骂人说法是Pistensau,用来骂那些滑雪时不顾及他人,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危险的人。


在学校里考试没过叫做“把考试给猪了”(versaut,即像猪一样脏乱),因此可以“被老师弄成猪”(zur Sau gemacht,即像猪一样被屠杀),因为考试成绩没有符合标准,所以叫做unter aller sau(比猪还差)。


不好的天气被称为“猪天气”(Sauwetter),如果有人因为一个失误不得不支付大量的金钱,那被叫做“Schweinegeld”(猪钱),这种事情和猪一样糟糕(saublöd)。 


如果有人过得像猪一样糟糕(saumäßig schlecht),却没人关心,也可以说成没猪关心(kein Schwein dafür interessiert)。


#中国十二生肖里的猪

在中国的十二生肖里,猪排在最后一位。传说是当玉帝在为生肖排序时,猪睡过了头,来晚了。于是, 慵懒而呆笨的人会被称为“懒猪”(faules Schwein),“笨猪”(dummes Schwein)或者“死猪”(totes Schwein)。


猪的这些后来被强加的特质,让人几乎忘了,其实猪在中国文化里的意义有多大。


关于猪的最早的文字是豕,读shi,三声。这个象形字包含了鼻子、头、脚以及尾巴。豕字是这么演变过来的:




它是214个偏旁部首中的一个。


#古代中国文化里的猪

关于猪这个动物本身以及猪在不同祭祀里或者食物里的作用、 年龄、尺寸、颜色、烹饪方法等有非常多的名称和书写方式。这些都证实了猪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今天通用的这个字“猪”最早专门指“小猪”。德国汉学家Eduard Erkes写道:“单单丰富的词汇就已经表明,养猪在古代中国占有重要一席。


非常形象的“家”字很好地验证了这个说法。这个字从古到今在所有的演化过程中都是指屋顶下面一头猪。这是否证实了,每家每户都有一头猪呢?


直到今天,猪和狗一起是中国文化里最早家养的牲畜。


家猪在中国是从很多不同种的野猪进化而来,它们的化石与直立人种化石被一同找到。


在新石器时代,猪作为饮食里的一份可以被所有的考古发现证明。但古代中国人具体什么时候开始饲养养猪还不能确定。


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万二千年前逐渐开始定居的人类将逮住的野猪关在笼子里,当作一个活的、便宜的肉储备。


在早期的甲骨文里,圂这个字是猪圈的意思,很明显在古时候也兼具厕所的功能。


比如在民间传说中,周文王的母亲是在猪圈里小便时把他生下来的(溲于家圂而生)。


竖心旁和猪圈加起来组成的“㥵”字,意思是“不光彩、阴险”,可以看出,猪圈都和什么意义联系在一起。


#盛宴中的猪

大多数中国人很难想象不吃猪肉。 


对汉族人来说,猪到今天都是重要的食物供应。在日常用语里,肉就是猪肉的同义词。


猪浑身都是宝。在中国的烹调艺术里,猪身上的每一块都可以做成美味佳肴。


#中国文学里的猪

在中国,最著名的猪是猪八戒,西游记里长着猪模样的主人公。


猪八戒可谓是老少皆宜,他的受欢迎程度让人惊讶:几百年来,这个好色的、丑陋的、贪吃的懒货一直是中国戏剧和文学的明星之一,尽管他的丑陋已经融入到俗语里去: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Schaut der Zhubajie in den Spiegel, sucht er drinnen wie draußen vergeblich etwas, das einem Menschen ähnelt.



#中国俗语里的猪

在中文里很多词汇都和教育、官宦考试和追求事业发展有关。


如果人一生不读书的话,活得就连猪都不如——人生不读书,活着不如猪:


Wer im Leben keine Bücher liest, lebt schlechter als ein Schwein.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只了解一点而不是很精通,那他就是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


Er hat zwar noch kein Schweinefleisch gegessen aber immerhin schon mal ein Schwein vorbeilaufen sehen.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和贿赂有关: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So wie man Feuer braucht um einen Schweinskopf zu schmoren, braucht man Geld, um wichtige Dinge zu regeln.


太快完成阶层上升有时也有危险。如果有人太快成名,人们就会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至少这是小说《红楼梦》里很有名的一句话:


Man sollte sich hüten, zu schnell berühmt zu werden so wie sich ein Schwein hüten sollte, zu schnell zu fett zu werden. 



资料来源:转自非严肃德国,作者:柏歌德, 2019年3月26日 

翻译:六角橘狂魔   一只闷骚的橘猫

翻译校对:HG   一部行走的字典

https://mp.weixin.qq.com/s/b32Z55vOCvqOxxECgxp0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