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张" |从硬币了解德国的历史文化2017(2)

发布时间:2017-11-10浏览次数:211

10月12日德国联邦财政局和行政管理局联合发行了本年度最后一枚纪念币----为纪念德国考古学家和艺术家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诞辰300周年而制作的20欧元银币。

© Bundesverwaltungsamt/VfS

如果不从事历史或者文艺研究,估计没有几个人知道温克尔曼是谁。但是这位小哥确确实实的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三百年前的12月9日,温克尔曼出生在德国司登达(Stendal)。但是,天妒英才,51岁那年,这位老兄因在从维也纳领奖后返回意大利的途中被人劫财而遇害。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财不可露白,没事儿别把钱包里的金银拿出来炫耀。


© Anton Raphael Mengs (1755)/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由于温克尔曼是1768年遇害的,所以到2018年刚好250年,于是温克尔曼协会觉得可以把他的冥诞也一并庆祝一下,所以从本周开始一直到明年年中,德国萨安州和德累斯顿市以及意大利会举办关于温克尔曼的巡回展览,而在其家乡司登达的温克尔曼博物馆也会重新装修布展并开展一系列的国际学术活动。


© www.winckelmann-gesellschaft.com

那么我们转过来再说一说到底这位小哥何德何能,居然能让学术界为其倾倒。温克尔曼出生在鞋匠家庭,自幼生活穷困,但这并不妨碍他没事儿就去刨个古墓啥的,倒不是因为想发财,而是因为对古典的东西确实有真爱。他年轻时还对不同学科感兴趣,学过神学、医学、天文以及现代语言,对希腊语和拉丁语特别感冒,虽然学位对于小哥来说如浮云,但是他在38岁那年发表的《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以及其他几篇文章成为了温克尔曼关于美学的经典代表作。在梵蒂冈图书馆谋得职位以后,温克尔曼又把他对罗马、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的古典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论全部融入到了其最主要的美学著作《古代艺术史》当中。温克尔曼的这几篇美学论文及著作号召人们学习和模仿古希腊艺术,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希腊艺术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他还第一次用风格的形式对希腊、埃及的艺术进行了划分。这一切在当时的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掀起了人们研究希腊罗马艺术的狂潮,使民主自由的希腊精神深入人心。所以温克尔曼被称作新古典主义的奠基人。

© www.spektrum.de

关于温克尔曼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史观十篇博士论文都不一定能讨论得完,所以在这里也就不赘述了。我们还是来看看这枚纪念币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枚银币是由斯图加特造币厂制作,面值20欧元,正面有字母代码F,直径32.5毫米,重18克,属925纯银,分为两种品相。其中精制镜面抛光品相发行13万枚,普通镜面抛光发行80万枚。

比较特别之处在于这枚硬币的边缘专门刻有“Edle Einfalt und stille Größe”(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是温克尔曼概括的希腊艺术的特点,也是他所信仰的理念,他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古典主义艺术的象征,也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艺术所应追求的理想。

此外,这枚银币上的温克尔曼的头像非常简单朴实,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他的肖像不一样。硬币的设计师是这样解释的:我找到了很多关于温克尔曼的肖像画,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在他死后才创作的。于是我只能根据两幅他生前的肖像画自己创作了一幅他的侧面像。设计师的这种重新创作从两个方面打动了评委,使其设计脱颖而出。一方面,现如今出土的古代硬币基本上都是以侧面头像为主,而作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家以及新古典主义创始人,用其侧面像再合适不过了。另一方面,温克尔曼的这幅侧面像非常俭朴,有希腊雕像风格,完全符合其所推崇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 www.mdm.de

目前这枚银币可以以20欧元的发行价在各大储蓄银行(Sparkasse)或者联邦银行(Bundesbank)进行等价兑换,同期发行的还有一枚70欧分的纪念邮票。

© Bundesfinanzministerium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


下笔成“张”文章专栏列表
下笔成“张”| 说说德国学校的教材
下笔成“张” | 德国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上)
下笔成“张” | 德国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下)
下笔成“张”| 看《大国外交》 忆三次见到彭丽媛教授
下笔成“张” | 德国教师的工作时间
下笔成“张” | 通过十组单词了解德国大选
下笔成“张” | 德国学校的假期
下笔成“张” | 从硬币了解德国的历史文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