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张" | 好吃不如饺子,坐着不如倒着

发布时间:2018-01-12浏览次数:347

2014年7月,埃森伯乐中学师生代表赴华参加了夏令营和中德语言年闭幕式,其中郎瑞同学用日记和手绘的形式全程实时记录了这次中国行,从一个德国中学生的角度全方位地解读了这样一个令许多年轻人终生难忘的经历。回顾德国中学生日记连载《用正能量带你飞》题记,第一天,第二天。

好吃不如饺子,坐着不如倒着
第二天2014年7月3日,星期四

吃完饭以后,所有人在大堂集合,因为我们现在要去完成行程单上的第一个任务了。这个行程单我们就姑且叫它“在中国必须要做的事情之行程单”。一会儿,会有一个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讲座。

这个讲座是在离酒店几条街开外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一个教学楼里进行,所以领队老师和志愿者们带着一群没睡醒的,唧唧歪歪的学生,拖着沉重的步子跋涉到那里。时差问题使部分学生半睡半醒,在疲劳的长途飞行之后,没有几个人有很大的兴趣去做什么,但是我们必须要这样去做。




而睡眼惺忪的我们正在穿越一条条生龙活虎的街道。到处都是摊贩大嗓门儿的叫卖声,而且一个接一个的都是商店。交通规则在这里好像并不存在,每辆车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一辆大卡车闯了红灯,一辆摩托车在人行道上行驶)。有的人骑着超载的三轮车穿过马路,我甚至还看见一辆摩托车上挤着三(!)个人。有的人甚至压着白线驾驶。


还有,要是不鸣笛的话,看起来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前面的车不够快,后面的所有车就都会不停地按喇叭清路。所以我们到教学楼的时候,真的都开始有耳鸣了。

举行讲座的报告厅里摆好了桌子和椅子,前面是一个很大的电子屏幕,投影仪已经准备好,屏幕上投影着:

(注:Gymnasiasten的意思是高级文理中学的学生,但是少了个s,后边的那一部分Asiaten的意思就是亚洲人。)

我希望投影墙上的“GymnASIATEN”是有意写错的。大家坐定之后,一个活泼的亚洲老太太开始演讲了。听说她的英语相当好,这我真没有注意到,因为我和其他90%的同学一样正在和下垂的眼皮做斗争。在时差还根本没有倒过来的时候,就得坐着听报告,这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对我来说要比对其他同学容易一些,因为魏安雅老师坐在我旁边,她每几分钟就会饶有兴趣地提一个问题:

就我所听进去的演讲内容来说,应该主要是关于中国的传统美食的,比如春卷,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关于饺子的,有点儿像德国的“肉馅袋子”。这个时候,有的同学就醒了,因为那东西看起来确实超赞有木有。当那位亚洲老太太说我们接下来要自己包饺子的时候,所有人都醒了,而且立马精神矍铄。



老太太带我们来到隔壁的房间,那里已经准备好了一些配料以及很多大的擀面杖。她很快就优雅地把一团面揪成小剂子并擀平擀圆了,然后她把提前和好的菜肉馅儿放上去,捏紧了。她边做还边轻松地给我讲解示范,接着就是我们自己动手做了。有几个同学倒是马上就上手了,有的呢(比如我)却擀不圆那个剂子,我的饺皮看起来不像饺皮,而像被车辗过五次甚至更多的样子。


不一会儿,第一份饺子就已经包好也煮好了,我们抓起筷子开始尝了起来。这个东西吃起来简直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醋里蘸一下。费了好大的劲儿,我们变出满满七大盆饺子。当所有人吃得心满意足的时候,我们听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一会儿将在刚才讲座的厅里举行欢迎晚宴。于是大家把手洗了,然后鱼贯回到刚才的那个厅,按小组的方式坐在圆桌旁。桌上放着酷酷的玻璃转盘,以便于人们能够夹到各种菜,而且能自己取自己想吃的东西。在这个厅的后部还有很多这次夏令营的中方工作人员和摄影师及摄像。简而言之,这个厅包括这些餐桌都是满的。




大概四十五分钟之后我们才开始吃饭,因为先得有各种人的各种致辞。最后致辞的是司空佩岩校长,沙国强为她口译。接下来才是重点,我们开始尝试各种菜肴。大家拼命地用瓜果、豆腐面条以及一些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的食物填满肚子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些只是开胃菜,接下来还有成吨的菜肴上桌呢,包括饺子(还有饺子呐!)和一整条鱼也被放到玻璃转盘上来。是谁之前造谣说,来中国就会瘦至少五公斤的?都是骗人的。



还有一道菜,是个汤,我自己都说不上来是不是好喝。连喝三碗之后我才断定这个汤不好喝。一般来说,在中国,凡是如此这般的欢庆场合,大人们都要和宴会的主人喝点酒(这里是指这次夏令营的各个组织方)。时不时地总有人不断地在说“为什么什么干杯”,然后大家就都得把杯子喝干。很明显,我们的领队老师们有点“干杯”多了,所以突然间他们那一桌就开始唱起来了:




不经意间魏安雅老师开始鼓动学生们也要唱起来,但是当所有饭饱神虚的学生们必须要一起合唱《欢乐颂》的时候,这种欢乐也打了个折。接着,沙国强和孔浩要带头领唱,中国朋友们觉得这非常棒,可是已经有几个学生开始打瞌睡了。


他们唱完以后,一个中国女老师也想为我们唱一支歌,她的声音之高,直接把每一个昏昏欲睡的人都惊醒了。

活动终于进行到最后了。结束时,饺子老太太和司空佩岩校长讲了话,然后大家就回酒店了。回去的路上,我们惊喜地发现有一些退休老人晚上在路边做操锻炼身体。到了酒店,所有人都是越快回房越好,因为第二天一早就是在曹杨二中的欢迎仪式了。我和Tobias还得主持呢。但是一想到我一个人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流利地讲完自己的主持词,我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敬请关注下集“《哈姆雷特》也能现编?”)


专栏作者

张云刚,德国埃森市伯乐高级文理中学教师,教授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曾就读于不莱梅大学,主修英美研究和普通语言学。毕业后在德国私立学校教授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汉语,并担任IB国际课程项目协调员。之后进入公立学校并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现为联邦州高级公务员、教育参议。2013年起,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洪堡大学攻读语言教育学博士学位。专栏“下笔成张”主要以一个局内人的角度和老留德华的视野向大家介绍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德国社会和教育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德国中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及看法,有时也会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以及一些正在发生的历史,以此来折射大环境的变迁。

下笔成“张”文章专栏列表
下笔成“张”| 说说德国学校的教材
下笔成“张” | 德国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上)
下笔成“张” | 德国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下)
下笔成“张”| 看《大国外交》 忆三次见到彭丽媛教授
下笔成“张” | 德国教师的工作时间
下笔成“张”| 通过十组单词了解德国大选
下笔成“张” | 德国学校的假期
下笔成“张” | 从硬币了解德国的历史文化(1)
下笔成“张” | 跟着张老师感受汉语桥(1)
下笔成“张” | 跟着张老师感受汉语桥(2)
下笔成“张” | 跟着张老师感受汉语桥(3)
下笔成“张” | 跟着张老师感受汉语桥(4)
下笔成“张” |从硬币了解德国的历史文化(2)

下笔成“张” | 谈谈德国的学制(1)

下笔成“张” | 谈谈德国的学制(2)

下笔成“张” | 别拿老师不当干部 – 说说德国的课堂纪律及惩罚

下笔成“张” | 谈谈德国的学制(3)

下笔成“张” |从硬币了解德国的历史文化2017(3)

下笔成“张” | 在德国,真的不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下笔成“张” | 德国中学生日记连载《用正能量带你飞》题记

下笔成“张” | 低调!我们要去中国了!

下笔成“张” | 来来来,发贵宾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