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带你走进德国人胖债汗还的体育生活

发布时间:2018-01-13浏览次数:706

通过前两期的推送(“温故而知新”专用入口:第一期 / 第二期),想必大家对德国的艺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正所谓文体不分家,本期就让我们走进德国人的体育生活。

德语Sport出现于十九世纪,直接借用英语单词sport而来,语法上称为Entlehnung。而英语单词sport又是由英语单词disport删减开头音节所产生,语法上称为Prokope。也就是说,英语disport可是德语Sport的老祖宗。那disport又是什么意思呢?



打开手机词典,就能很容易的找到disport的意义:娱乐、欢娱。虽然体育的诞生与古代的狩猎、劳作、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在约1300年,sport在英语中已被定义为“anything humans find amusing or entertaining”,逐渐地体育已经演变为一种日常放松、大众娱乐的途径。讲到这里,要是被视为最古老运动雏形的马拉松的开创者古希腊人菲迪皮茨(Pheidippides)听到,想必肯定是欲哭无泪。要知道,他当时可是为了传播希波战争胜利的喜讯,疯狂奔跑40余公里,最终因体力不支而死去。你们却拿运动当娱乐,宝宝心里苦啊。


矗立在希腊原马拉松镇附近的菲迪皮茨雕像 © baike.sogou.com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德国人对除了艺术之外的另一种“娱乐活动”——体育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前方干货满满,还包括与中国的数据对比哦)

© Wie wir Deutschen ticken

首先来看一下德国人对自我身体素质的评估:五分之一的德国人自认身体素质堪忧;35%认为身体素质还勉强过得去;31%认为自己维持着不错的身体素质;11%自认身体素质非常棒;2%的德国人则觉得自己可谓是铁打的身体。


© destatis.de

此外,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14年的数据显示,将自我健康状况评估为非常好、好、普通、差、很差的比例分别为17%、48%、26.8%、6.7%和1.4%。而在中国好像还没有类似的自我健康评估报告,只有国家体育总局于2014年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指出:2014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为89.6%,略低于以上统计中,德国人自评健康状况达到非常好、好和普通的总和92%。

© Wie wir Deutschen ticken

接着让我们关注一下德国人实际的每周运动频率:几乎从不运动的德国人占到35%,22%的德国人每周运动一次,每周运动两次、三次、四次、四次以上的德国人分别占到16%、11%、5%和6%。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德国人每周至多锻炼一次。这个数据似乎与我们印象中sportlich(热爱运动)的德国人并不相符。但先别急着下定论,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相应的数据。卫生部2012年发布的《健康战略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全国83.8%的成年人从不参加业余锻炼,仅有11.9%的居民经常锻炼(每周锻炼三次及以上)。这样相较来看,日常体育运动在德国还是开展得甚为广泛,60%以上的德国人至少每周会锻炼一次。

© Wie wir Deutschen ticken

每个人都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益处多多,而阻止你走上运动场的因素或许也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懒”。那热爱运动的德国人是怎样克服这种心理的呢?数据显示17%的德国人意志极其坚定,他们承认自己完全无法从运动中获得乐趣,但想着对身体有益而坚持了下去;48%的德国人承认一开始克服惰性很难,但渐渐地还是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而35%的德国运动达人则已经到了“不运动就浑身难受”的至高境界,看来运动这件事还确实是会令人上瘾。


© Wie wir Deutschen ticken

据传说记载,大多数白领都会有一张开始用两天,一躺躺两年的健身年卡。14%的德国人也有在健身房登记在册,并且平均每月支付36.10欧的费用。至于他们常不常去,恐怕健身房老板根本不care。


© Wie wir Deutschen ticken

最后揭晓的是德国人最常进行的十种体育运动。自行车以26%的比例拔得头筹(虽然注释中也明确写到,上下班骑自行车等情况在此可能也已被计算在内),游泳抢占第二,瑜伽、普拉提等形体运动挤进前三,慢跑以13%屈居第四,第五至第十分别为使用健身器械锻炼、足球、舞蹈、冬季运动、网球和羽毛球。可能会有人说:怎么跑步才排第四名呀。确实,就比如在莱茵河畔,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尤其是清晨和傍晚,总能看到许多专业装备齐全的男女老少跑步锻炼的身影。并且根据德国田径协会报告显示,德国每年有大型的专业性马拉松比赛180余场,群众性的“跑步节”3700多个。当然在中国,随着近几年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政府对专用步道的大力建设,以及手机APP辅助计步加之朋友圈比拼的效应叠加,国内的跑者也正越来越多。

© sports.qq.com

根据QQ大数据发布的《2016中国人运动报告》,国人最常进行的运动中,健走占比36.93%、跑步占比23.56%,两者之和超过60%;之后是骑车14.60%、健身9.84%和跳舞3.46%,看来国人还是更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进行的、专业门槛较低的运动。在11.61%的其他中,乒乓球和羽毛球也应该会占据一席之地。而德国榜单上排名较高的足球和冬季运动,则由于较高的专业性和场地要求,在国内确实普及度较低,但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德国在这两个项目上为何始终处于世界顶尖水准:德国男足在近四届世界杯、近三届欧锦赛均进入四强;德国冬奥代表团在近四届冬奥会金牌榜分列第二、第一、第二和第六,这就是所谓的群众基础吧。

看来相较于艺术,德国人对体育锻炼可谓积极很多。超过半数的德国人每周至少锻炼一次,并且其中超八成的受访者还能够从运动中获得乐趣,这的确难能可贵的。运动种类方面,既有简单方便的慢跑和瑜伽,也有专业性较强的冬季运动和网球。这么积极投身锻炼,难(wei)怪(sha)德国人都(hai)不(zhe)胖(me)呢(pang)。(?)

德国联邦统计局2013年数据显示:德国成人中超重人口达到52%
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数据显示:中国成人中超重人口达到30.1%
应该只能怪德国人吃的热量太高了吧
只能快快去锻炼,戴罪立功!
胖债汗还!

作者介绍
恽越,六年同济德语出品,莱茵河畔浸润一番,毕业后又转移到了同济又一方对德宝地——中德学部继续耕耘。希望以九零后的视角,竭尽所能为大家展现德国的日常生活和独特魅力。我的文章可能并不那么“专”业,但希望成为你更深入了解德国的敲门“砖”。


阅读往期文章

带你走进德国人一脸懵圈的艺术生活
带你走进blingbling的德意志艺术